第A3版:专题

路桥:动监“正规军”是如何炼成的?

  □本报记者 陈鎏琰 通讯员 吴雪玲
  9月初,全省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现场会在台州市路桥区举行,与会代表在参观了横街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和金清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后,都不禁为其动物卫生监督标准化的设施配套、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而赞叹不已。其实,路桥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精彩片段远不止这些。尽管常年生猪存栏3.98万头,家禽存栏41.5万只,畜产品自给率较低,畜牧业并非其农业支柱产业,但路桥区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民生稳定,高度重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在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中创出了一条路子。那么,它有哪些成功经验和举措?近日,记者走进路桥进行了实地采访。
组织保障先行
  “要建设好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首先就要能够拉出一支精干的队伍!”路桥区农林局局长梁祚青说,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较为复杂,而路桥原本的基层畜牧体系队伍薄弱,动物防检疫监管手段滞后,监管形势十分严峻,“这些情况的存在,一直促使我们想要改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的现状。”
  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终于让他们看到了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改革的新曙光。
  说干就干,路桥区结合辖区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和“精简、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当地的兽医体制改革。首先是组建了路桥区畜牧兽医局,增挂“路桥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牌子,性质为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由原来的7名增加到10名,隶属于路桥区农林局管理,并设立了城区、横街、金清分所和中心屠宰场检疫站4个派出机构,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24名,临时协检人员14名,业务隶属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从而在全区建立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体系。
  组织建立起来,明确职能成为重中之重。“过去,我们基层兽医站承担的职能较杂,不但工作人员疲于奔命,也使基层监督体系的建设难以展开。”梁祚青说,为此,路桥将原畜牧兽医站负责的动物防疫职能剥离,交由各镇(街道)承担。各分所和检疫站主要负责区域内动物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职能,承担着动物防疫业务技术指导工作,从而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分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软硬件双管齐下
  在路桥区横街动物卫生监督分所,记者看到,检疫申报服务窗口前,检疫执法人员正耐心地为一位养殖户说明报检流程。所内,按功能设立各类科室,令人耳目一新。“这是我们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基础,从基础设施等硬件标准化着手,改变人们印象中基层兽医‘赤脚行医’的形象。”梁祚青告诉记者。
  为了实现从“杂牌军”到“正规军”的转变,路桥区做了大量工作。据横街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所长应正林介绍,所里设立了报检窗口、会议室、资料档案室、物资储备室、活动室、值班室和各类办公室,并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电话、网络宽带等办公设施和照相机等必须的执法取证设备。各科室还配备了冰箱、快速检疫箱、动物扑杀器、保温箱、消毒器等检疫设施设备。“通过完善硬件建设,改善了基层办公、生活条件,提升了动物卫生监督基层单位整体形象。”梁祚青说道。
  硬件建设到位了,软件保障同样不能忽视。“针对基层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等情况,近年来,我们通过公开招考、人才引进等方式,陆续引进畜牧兽医专业大学以上学历人才9名,并全部安排到一线工作,从而使每个基层站所都有年轻同志。”梁祚青告诉记者,目前,路桥全区4个基层站所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干部占40%,本科以上学历占基层队伍的50%。同时,路桥区还继续采取培训、授课、大比武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动物卫生监督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梁祚青告诉记者:“到目前,我们先后选送40名首席专家、防疫员、专管员到省农科院、温州科学院等大专院校进行集中培训,这都为我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注重便民服务
  在金清所采访时,记者看到一位养殖户张大叔前来询问如何给自己的生猪进行产地检疫,工作人员耐心地为他介绍产地检疫的流程和需要提供的材料,并指导他顺利完成了报检手续。离开时,张大叔高兴地夸道:“多亏了他们,我这报检手续办得顺利多了,真是太方便了!”“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为养殖户提供更周到、更完善的服务,一直是我们建设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的重要目标所在。”梁祚青说。
  首先是完善服务网络,健全防疫队伍。“路桥已建成了以区畜牧兽医局为核心、以4个分所(站)为支撑、以各镇(街道)为主体、以村级动物防疫员为主力、以村级测报员为基础的区、镇(街道)、村五级防控网络,目前路桥全区已建立一支由60人组成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形成了完整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梁祚青介绍,这不但确保了动物免疫、疫情普查监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重大动物疫情扑灭等主要工作措施的落实,而且也为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夯实了基础。同时,该区着力完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申报网络,在重点乡镇、屠宰场均合理设置了多个标志醒目的检疫申报点,统一公布了检疫申报电话,落实了便民服务措施,是畜禽养殖户、屠宰经营者能及时申报检疫,路桥全区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逐年提高。
  其次,路桥区还相继建立并完善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8项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要求、责任分工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并进一步建立健全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每年,路桥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还与各基层分所、各动物卫生监督员层层签订监管目标责任书,切实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到户。“在我们所,每个月,检疫监管人员都要下到规模猪场、奶牛场和其他禽类养殖场两次,专门抽查其防疫措施是否到位。”应正林告诉记者。
  服务不但体现在大的方面,在细节上,路桥的做法同样值得借鉴。在金清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和横街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的公示墙上,记者见到了专门开辟的政务公开栏,上面对监督所的工作职能、服务内容、服务电话和收费标准等都进行了详细介绍,而报检窗口两侧则悬挂着检疫申报、产地检疫、备案、报验等工作流程。另外,还设立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窗,悬挂宣传画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标语。“将这些内容进行公开宣传,不但方便了养殖户办事,也能使他们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及时的监督,提出修改意见。”金清分所所长王增河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