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2-3版:农作

榨菜——晚稻

  一、立地条件:适合于浙北、浙东地区。二、种植茬口与季节安排:
种植方式 种植种类 播种期 定植期 采收期
冬季露地栽培 榨 菜 9月底至10月初 11月上中旬 4月上旬夏季大田栽培 晚 稻 5月底至6月初 10月下旬至11月初
三、关健技术
  榨菜
  品种:桐农一号、桐农四号等。
  育苗:选择疏松、肥水条件好、虫口少的地块作苗床。苗床一般宽1.2—1.5米,整地前亩施人粪尿25担,过磷酸钙25公斤。亩播0.5—0.75公斤,可定植大田7亩左右。播后苗床覆草保湿,一般经二日发芽后揭草,采用防虫网覆盖。于2片和4片真叶期各间苗一次,最终苗距控制在7厘米左右。保持苗床湿润。
  种植密度:每亩定植1.3万—1.5万株为宜。
  肥水管理:底肥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结合整地翻入,整地深度20厘米,另外用40公斤过磷酸钙施入定植沟内,并与土拌匀,定植后马上浇足定根水。追肥可分4次施:①12月初,亩施人粪尿l0—15担加尿素3公斤。②1月中旬,亩施复合肥25公斤或尿素25—3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或施有机肥加速效肥,以保温防冻。③在开春后(2月上旬的膨大肥)施一次重肥,亩施尿素20公斤左右。④瘤茎膨大期,即3月上旬,此期需肥需水量大,应重施,亩施尿素20公斤左右,5—10公斤氯化钾,但施肥不能过迟(以离产前25天左右为界)。
  水分管理上,秋旱严重的年份,移栽期和移栽后应灌水抗旱,春季雨水较多,应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及时移栽,适时收获。苗龄一般控制在35—40天以内,5—6片真叶时定植大田。4月初,随着气温升高、日照延长,榨菜容易抽苔开花,降低品质,影响产量。因此,现蕾后及时收获。
  病虫防治:重点防治病毒病和蚜虫,苗期和移栽成活发棵后,各用吡虫啉药剂防治蚜虫2次,以防止传播病毒。年后对黑斑病、软腐病重的田块,应及时疏通沟渠,苗期防治可喷多菌灵或托布津 600—800倍。
  晚稻
  品种:秀水09、秀水128、秀水114、秀优5号等。
  育苗:采用直播栽培。
  播种量:每亩常规粳稻播3公斤,基本苗6万—8万;杂交粳稻播1.25公斤,基本苗2万—3万。
  肥水管理:每亩控制肥料纯氮12—14公斤、五氧化磷3—4公斤、氧化钾3—5公斤。施肥方法采用“一基三追”法。施足基肥,亩施碳铵20公斤,过磷酸磷15公斤,氯化钾7.5公斤。因前茬种植榨菜,土壤肥力足,故追肥一般适当减少前期用量:二叶一心期结合上水施促蘖肥尿素5公斤/亩;4—5叶期施壮蘖肥尿素10公斤/亩,8月上旬每亩施穗肥尿素5—6公斤。
  水浆管理要求掌握湿润出苗,浅水分蘖,分次轻搁和后期间歇灌溉原则。防止后期断水过早,收割前一周停止灌水。
  栽培管理:①精细整田,催芽播种确保全苗。田面要平整,种子须经过药剂浸种催短芽后播种。②早播稀播促壮苗。适当早播和稀播有利于大穗高产。于5月底—6月初播种,分畦定量播种,播后塌谷覆盖,保持湿润出苗,确保一次全苗。③安全除草争早发。灭草重点突出安全有效,翻耕前封杀老草;播后一般除草1—2次。
  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及时做好稻蓟马、灰飞虱、螟虫、褐稻虱、纵卷叶螟和条纹叶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桐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