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文玉 金国栋
近年我省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目前全省近3万个村经济合作社拥有村集体资产2398.4亿元,村均770多万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村集体经济究竟靠什么发展壮大?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记者走访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村。
缪家村
盖厂房收租金,以工哺农发展现代农业
一走进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记者就被漂亮的农家别墅、整齐洁净的村道所吸引,活脱脱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但谁又会想到,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个贫困村。
巨大的变化,源于这个村因地制宜地发展了村集体经济。村党委书记王四根告诉记者,因村子临近上海,村里抓住接轨大都市的机遇,1995年开始建厂房出租以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村集体有标准厂房3万多平方米,年租金达320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从1994年的5万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800万元。
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使这个村有钱办事。从1999年开始,这个村运用村集体资金,规划新村,改善村民住房和村容村貌,全村1030户农户,目前已有700多户集聚到新村。
村民住进新村后,村里开始流转村民承包地,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全村6404亩耕地已流转3000亩,其中500亩由村里成立的丰乐农技服务合作社经营,其余的2500亩出租给4家农业企业发展种养业。如今,1000多亩的鲜切花种植基地落户该村,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碧云花园的休闲观光农业园也建在该村,还有规模种植的大棚蔬菜和水蜜桃……缪家村农业发展亮点纷呈。丰乐农技合作社还为农户提供翻耕、统防统治、机收等服务。2010年,农业收入占了缪家村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
湾底村
田野成“花园”,农民种地卖风景
湾底村位于宁波鄞州区下应街道,区域面积1600亩,其中耕地800多亩,有农户410户、1078人。据村委会主任胡耀乾介绍,2010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1310万元。
在湾底村,记者深切感受到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魅力,湾底村把全村打造成了“天宫庄园”。徜徉于村内1.2万平方米的天宫植物世界,仿佛置身热带雨林,一棵树龄400多年的秘鲁天伦柱格外引人注目。胡耀乾告诉记者,这只是村里开发农业旅游的一部分。当记者穿行于桑园、梨园、葡萄园、蓝莓园时,这些既是景观带,又是农作物的田园,无一不烙着创意的痕迹,也让湾底村焕发出植物园般的迷人景色。胡耀乾说,目前湾底已拥有精品水果种植基地680亩。2010年,湾底村接待各类游客68万人次,休闲观光业收入2063万元。
管头村
大山石屋皆资源,村主任乐当调度员
地处深山,又名不见经传的磐安县尖山镇管头村,在上海游客的心里,却是体验农村生活、回归自然的好去处。据村党支部书记张威平介绍,这个只有250户、771人的小山村,却有70多户提供食宿的农家乐,拥有床位1600个。2010年,12万以上海客为主的观光客光顾了这个村,营业额超过1200万元。这个2005年村集体收入可支配收入只有3万元的山村,2010年仅农家乐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56万元。
让这个小山村如此红火的,是吆喝。管头村人会吆喝,他们因村里的老建筑以黑色玄武岩砌墙,把村子称为“乌石村”,并以此特色去钢筋水泥构成“丛林”的大上海吆喝。管头村人也善吆喝,村经济合作社成立了农家乐服务中心,实行统一对外营销、统一接团分客、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收费结账的“四统一”服务。村委会主任每天给每家轮流分配客源。农家乐服务中心按营业额的5%提取服务费,入村集体收入。因此,那天下午,当记者一行进入这个小山村时,并没有出现各景区司空见惯的拉客抢生意现象。
旅游旺季时,村里的农家乐家家户户都客满,但到了淡季,生意得轮流做,村里还要收取服务费,经营户满意吗?记者随机走进了一家名为“龙之阁”的农家乐,业主厉惠龙告诉记者,自己做农家乐已3年了,家里有11个房间,一年有10万元左右利润。村里统一分配客人可以避免恶性竞争,管理也比较灵活,每家的回头客还可以自己接。服务中心经过登记后,就知道游客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情况也便于联系。村里收的钱主要还是用在老百姓头上,服务中心负责统一促销、统一办营业执照、统一建公共设施,都得花钱。他觉得这种模式挺好的。
缪家、湾底、管头3个村的实践,正是对邓小平同志伟大理论的诠释,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发展村集体经济关键是根据自身特点,选准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