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记者 陈鎏琰
10月19日晚,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杭圆满落幕。9天的赛程中,浙江代表团发挥出色,以总分1922分和109枚金牌的成绩荣登总分榜和金牌榜首位。
这些残运健儿中,有不少来自我省的农村地区。赛场上,他们激荡青春,奋勇拼搏;生活中,他们乐观阳光,自强不息……他们用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完美印证了残运会会歌中唱的“我们都一样,一样的拼搏路上,一样的拥抱辉煌”!
闻风而动的“听风者”,在足球中找到自信
人物名片:符红利 浙江盲人足球队队长
戴着眼罩,符红利站在碧绿的球场上。身边的队友和对手快速跑动着,他却很平静。突然,他伸出脚果断出击,断下了对手的球,用最快的速度往前冲……这是记者在残运会盲人足球比赛现场见到的精彩一幕。比赛结束后,记者几经周折找到这位年轻的队长,聊起了他的足球人生。
1987年出生的符红利,可以称得上是省盲人足球队中的元老级人物。“我五年前就开始练球了。”符红利说,对盲人足球的兴趣,源于在省盲人学校读书时上的足球课。“盲人的听力都不错,而盲人足球运动员的听力更好。所以只要别人发出点声音,我就完全可以判断对方的位置。”符红利的语气中充满自豪。
“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闻风而动”。符红利说,球场上的虎虎生威完全来自于平时的刻苦训练。“刚开始接触足球时,我不会判断球和队友的位置,只能站着,不敢跑,过了好些日子,才克服心理障碍的。”由于看不见,健全人学习一遍的技术动作,自己要学习好几天,而且冲撞、摔跤的次数也特别多。“两个月前,我还在训练中撞掉了脚趾甲。”符红利说,虽然受伤在所难免,但是自己还是喜欢这项运动。“因为很有成就感。”
虽然11岁的一次意外事故,让符红利从此失去了光明,可是在和他的接触中,这个80后大男孩身上散发出来的乐观、独立精神令人动容,“我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帮助。”符红利告诉记者,16岁那年,他从家乡常山县辉埠镇灰山低村来省盲人学校读书,就是自己一个人去的。
从盲人学校毕业后,凭借着一手过硬的中医推拿本领,符红利很快在富阳一家盲人推拿诊所找到了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可为了备战残运会,他毅然辞掉了工作,“虽然有点遗憾,但我不想错过这么重大的比赛机会。”符红利说,等到退役后,他希望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盲人推拿诊所,闯出一番事业。
轮椅篮球让他享受了运动的快乐,也收获了爱情
人物名片:许闻鸣 浙江男子轮椅篮球队队员
篮球拍击地板的声音,轮椅前进产生的摩擦声……这就是轮椅篮球独特的魅力。浙江男子轮椅篮球队是一支平均年龄过40的队伍,来自富阳市渌渚镇杨袁村的许闻鸣是元老队员之一。从2000年的上海残运会算起,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参加残运会了。
谈到自己和轮椅篮球的结缘,许闻鸣直言是一次巧合,“1999年我去残联开一个证明,当时他们觉得1米85的我身体条件不错,就让我去试试。”于是,从小热爱体育的许闻鸣就这样踏上了篮球场。
虽然从小就喜欢篮球,但是第一次坐在轮椅上打篮球的经历还是令许闻鸣记忆犹新。“太难了,完全没法协调,不但球扔不进去,轮椅还差点撞上篮架。”许闻鸣告诉记者,由于不能用腿,轮椅篮球运动员必须一只手运球,一只手转动轮椅跑,这对上肢力量是很大考验。“在体训基地里,有一个10多米长的60度坡道,是给我们做爬坡练习的,通常一周爬三四次,一次50趟,平时,我们还要坐在轮椅上围着球场跑圈,每次训练下来,手臂都累软了。”
长年累月的训练,让许闻鸣的拇指、食指、小指和手掌上布满了老茧和破皮。“每天推轮椅要接触轮圈,手掌自然会磨破皮、出水泡、起老茧。”许闻鸣说,队里很多球员手指上都缠满了绷带,看上去不像是打篮球的,更像排球运动员。
当记者问“那么辛苦,为什么还要练”时,许闻鸣回答得很爽快,“因为热爱这项运动。”他告诉记者,轮椅篮球不但让他享受了运动的快乐,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自己的女友就是北京女子轮椅篮球队的队员,两人是在训练时相识的。许闻鸣告诉记者,现在轮椅篮球已经成了他生命里的一部分,只要队里需要,自己就会一直打下去。
场上是“铁卫”,场下是雕刻艺人
人物名片:徐恩志 浙江聋人足球队队长
出生于台州椒江下陈街道桥南村的徐恩志,一岁多时由于打错了针,从此丧失了听觉,变成聋哑人。记者和徐恩志的交流,都是在纸上完成的。
在聋人足球队,徐恩志不仅担任着后卫的角色,还是一队之长。徐恩志告诉记者,是足球运动让他变得更有责任、更加坚强。“参加残运会前,我左脚踝受伤了,期间还多次严重抽筋,但足球是个团体运动,作为队长,我必须坚持到底。”
很多观众在观看聋人运动员比赛时,觉察不出他们和健全人的区别。其实,聋人运动员的困难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到。“由于听不见,一旦比赛开始,教练就没办法在途中给予指导,队员间也不能相互呼喊,更多的得靠平时培养出的默契。”徐恩志说。
赛场上,徐恩志是球艺出色的“铁卫”,赛场下,他的人生同样精彩。“雕刻是我最拿手的。”徐恩志告诉记者,几年前,自己来杭州一所学校学习玉石雕刻,毕业后,又去临安拜一位雕刻艺人为师。学成后,他就从青田、昌化等地买来石料,在家里全心全意进行石雕创作。“虽然我听不见声音,也不能讲话,但我相信,石头能代替我唱歌。”徐恩志说,现在自己的石雕技术越来越好,作品也越来越精细,家里陈列柜里已有70多件石雕作品,小到2—3厘米的小蒜头,大到30—40厘米的群雕,每一个都栩栩如生,“还有人想出钱买我的作品呢,不过我想全留着,将来办个人作品展,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残疾人也拥有精彩的人生。”
“我一定能再破纪录”
人物名片:胡雨晨 浙江残疾人游泳队队员
站在面前的小姑娘拥有一双大眼睛,白净、文气,让人很难想象,在泳池中的她竟能迸发出这样大的爆发力。10月17日上午,胡雨晨在女子100米自由泳S15级的比赛中,以1分00秒29的成绩夺得金牌。至此,胡雨晨已在残运会4个项目中夺得金牌,其中,还以28秒的成绩打破女子50米自由泳S15级的全国纪录。这一次,小姑娘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为她实现了心中一个目标,也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虽然生活在一个无声世界里,但这个看似文弱的绍兴小姑娘自有一股韧劲。胡雨晨的心中早给自己找好了一个“劲敌”——同是本届残运会的冠军何悦悦,每次跃入水中,她都要同何悦悦暗暗较劲。“打破全国纪录感觉如何?”记者用纸笔与胡雨晨“交谈”,她孩子气的一面立刻跃然纸上:“很高兴啊,我去年破过一次,有点不开心,因为没有拿到第一名,被云南队的何悦悦夺走了,现在我终于超越何悦悦的纪录,特别开心!”胡雨晨说,原本她应该能游得更好,但她的热身做得不够。“我喜欢在安静的地方热身,但泳池热身的人太多了,打乱了我的节奏。”但是能取得这个成绩,胡雨晨还是很满意的,“如果下次再参加残运会,我一定能再破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