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巴西巧用收费制管理水资源

  巴西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全球淡水总量的13%,江河入海量约占全世界河流总流量的20%。然而,巴西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北部和中西部水量充沛,人口稀少;东北部久旱缺水;东南部则因工业和城市化发展,水源环境污染严重。
  为唤醒民众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水资源合理使用,加强水源环境保护,近年来,巴西在人口集中、水源紧张的地区,实行河中取水收费制度,取得初步成效。
  取水收费制度即用水单位不再无偿从江河中取水,要按标准支付水费。据介绍,取水收费不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制度,由流域委员会和当地用水单位协商决定。实行取水收费的地区,必须将所收水费全部用于水资源的保护,虽不需上缴国家,但也不得挪用。各地区要按法规成立具有法人性质的水文局,由水文局根据流域规划使用这些资金,实施各项水资源保护的社会项目。
  实行取水收费制度的流域,大多经济发展快、水源紧张或水源环境污染严重,收费制度取得了积极效果,积累了有益经验。巴西国家水文局局长文森特·安德勒说,去年4个联邦流域委员会征收的水费有4000多万雷亚尔(约合2000多万美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返还、补充各流域水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项目。例如,在河流沿岸设立生态保护区、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更新和改造农业灌溉设施、举办水源保护培训班等。2003年至2009年,南帕拉伊巴流域实施81个流域的环境整治项目,投资6617万雷亚尔,其中有2937万雷亚尔是征缴的水费。
  但更重要的是,取水收费制度增强了全社会用水节水意识。文森特说,巴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造成巴西人用水不节约的习惯。随着巴西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流经城市的河流短期内就出现水质恶化、流量减少的情况。实行取水收费制度,对扭转这种状况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不过,取水收费制度在实施初期也曾面临很大困难。例如,有人批评取水收费是变相征税,不相信水费会全部“取之于水、用之于水”。有的企业借口因支付水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竞争力,不愿意缴水费。由于农业单位取水量很难监管,如何对农场和牧场征缴水费成为最大的难题。为此,流域委员会将水费标准定得较低,尽量减轻企业负担,并先从供水公司和工厂企业开始收费,逐步扩大到农牧业生产单位。
  文森特强调,水资源是公共资产,征收的水费也应全部用于公共项目,这是巴西取水收费制度的原则。因为有了这条原则,许多用水单位把缴纳水费看作一项社会义务,开始主动上缴。而水费的合理使用又为用水单位提供了有保障的水质和水源,同时推动了地方政府在保护水资源上的投资积极性。取水收费制度所得到的资金并不多,但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却很好。有些地区以前长期不重视河水污染治理工作,如今通过这一制度所提供的资金,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使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摘自《人民日报》 吴志华/文2011年10月1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