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废菌棒里“淘出”生态砖机制炭

  □本报记者 曹丽娟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矿区生态修复因植物成活率不高,一直令人头疼。让人意外的是,一种利用食用菌废弃菌棒生产的绿化生态砖却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龙泉市农业局科教科科长陈小俊告诉记者,因这种生态砖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植物种子,所以只要将它放到道路边坡上,植物就会长出来。
  这是阳光公司继利用畜禽粪便和废菌棒生产有机肥,形成“茶山—竹林—果园—猪场—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后,在废菌棒利用上的又一创新之作。据悉,阳光公司年可利用废菌棒3000万袋、猪粪9000吨,生产有机肥1万吨、生态砖50万块。
  在龙泉,像这种以废菌棒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有多种。食用菌是龙泉的第一大农业主导产业,每年黑木耳、香菇产量在2亿袋左右,而随之产生的5万多吨废菌棒却对环境构成了威胁。该市在探索食用菌废弃物再利用过程中,形成了“金针菇—金针菇下脚料—秀珍菇”、“食用菌—食用菌下脚料—牛饲料—牛”、“食用菌—废菌棒—机制炭”等多种模式。
  据龙泉市金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社员林建武介绍,该合作社自今年4月份开始,以废菌棒为主要原料生产机制炭,日产量3吨左右。这种炭拥有无毒无害、低成本等优势,主要供应给江浙沪、广东等地的宾馆、酒店作为火锅专用碳,每吨售价可达3500元。上个月,合作社还将30吨炭出口到了日本。合作社以每袋0.06元的价格向农民回收废菌棒,按每亩食用菌产生废菌棒 8000—10000袋计算,可帮助农民每亩增收500—600元。至今,合作社已回收利用废菌棒近4000万袋。
  在我省,从食用菌废弃物里“淘砖制炭”的绝非只有龙泉。磐安县每年利用种植杏鲍菇所产生的3000多吨废料,种植香菇1200万袋,减少杂木资源消耗3000多吨,新增食用菌产量2300多吨,产值1000多万元。全县每年加工香菇产生的约3000吨香菇蒂,也成了开发沼气的好原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