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美华通讯员 何伯伟
这段时间,天气渐寒,但义乌市农贸城甘蔗交易区却热气腾腾,交易红火。一辆辆满装甘蔗的拖拉机从四面八方开进市场,一捆捆甘蔗被装上大大小小的货车运往全国各地。同样,在“中国果蔗之乡”温岭市,果蔗销售也进入旺季,田里到处是已经捆好的果蔗,蔗农们忙着把一捆捆果蔗运上大卡车,销往江苏、上海、杭州等地。
记者从省农业厅农作局了解到,2011年我省甘蔗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单产有所提高,市场销售较好,效益增加明显。全省22万亩甘蔗,单产4300公斤,总产94.6万吨,产值12亿元左右。“甜蜜产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多管齐下保护红糖传统产业
为更好保护义乌红糖这一传统产业,近几年,义乌市投入财政资金300万元,改建三家优质红糖加工厂,并成功举办了七届“义乌红糖节”,进一步提高了义乌红糖知名度,把红糖产业当作一种文化、休闲、旅游产业来发展,增加了农民种蔗经济效益。同时,义乌市还出台糖蔗产业化扶持政策,对50亩以上种植村或10亩以上种植大户每亩给予50元补贴 。2006年,义乌市红糖产业协会成立。目前,义乌已有红糖企业7家,合作社5家,红糖产品商标12只,“义乌红糖”已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还积极组织义乌红糖参加省、市农博会,进一步宣传“黄培记号”义乌红糖品牌和传统产品。义甜红糖合作社积极开展红糖系列产品开发,生产加工生姜糖、芝麻糖、麻花糖、糖勾等产品,增加红糖附加值,提高农民种蔗经济效益。义乌红糖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产业产值达到2亿多元。
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和开发利用
目前,义乌市果蔗研究所从国内外先后收集、引进有利用价值的果蔗品种100余个,建成了国内果蔗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品种资源库,为我省和我国果蔗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采用系统选育、辐射育种、多倍体育种等方法开展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成功地选育出“义红1号”果蔗新品种,目前该品种已推广到全国10个省市,面积达30多万亩。通过辐射育种已从116个株系中筛选出3个表现优良稳定的材料。通过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处理果蔗幼苗和组培试管苗,已经筛选出2个表现较好的材料。
温岭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温岭市金田果蔗研究所先后引进试种“闽糖”、“义红果蔗”、“贵州红”等果蔗新品种13个。2008年,成功选育“温联2号”果蔗新品种,比“温联果蔗”增产3.6%。在省内外已累计推广应用10万亩。
瑞安市陶山甘蔗专业合作,建立10亩种资资源库,着重开展陶山甘蔗的筛选和提纯。
以产业合作推动标准化水平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推进甘蔗产业发展,促进甘蔗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发挥着积极作用。据统计,至2011年3月底,我省共成立甘蔗专业合作社33家。涌现了“鉴洋湖”、“温联”、“黄培记”、“义红”、“梅溪”、“温陶”等省内知名品牌,这33家甘蔗专业合作组织共有成员总数1170人,带动非成员农户数13890户,培训成员和农民数6370人次。
台州市黄岩区以院桥镇无公害果蔗生产基地为重点,实行产地编码制度,发放《农产品产地编码卡》,加强田间生产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建立田间生产档案记录制度,实行生产过程的全程控制。该镇以“甜乐”甘蔗合作社为依托,开展农残检测,对每批次购销的果蔗进行农残抽样检测,确保产品源头质量安全。同时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测土配方施肥等无公害果蔗生产新技术3000亩。加强对“鉴洋湖”牌果蔗品牌的宣传和管理,规范销售行为,按标准化要求统一分级,实行亮牌销售,目前合作社已销售果蔗5000余吨,生产销售红糖5万余公斤,产值1000多万元。
义乌市以实施省级地方标准《无公害果蔗》为抓手,在佛堂镇建立1000亩“义红1号”新品种及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核心示范基地,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1.5万亩生产基地,示范推广果蔗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统一供应“义红1号”果蔗新品种、统一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应无公害生产资料、统一“义红”牌商标,提高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水平。
开展脱毒种苗及果蔗棚栽技术研究与应用
为了提纯复壮果蔗良种,减轻花叶病为害,加速良种繁育,省农业厅农作局开展了省“三农五方”科技协作计划项目——“果蔗健康种苗高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实行农科教多部门协作,由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对果蔗主推品种进行脱毒、鉴定、快繁,完善技术规程;项目组在温岭、义乌等建立40亩脱毒原种苗繁育基地,初步建立三级健康种苗繁育体系;集成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建立107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应用生产脱毒种苗16万株,二代组培苗表现种苗发芽势强,比常规处理发芽早,植株生长旺盛,抵御不良天气抗性强,节间生长及上下生长均匀,温岭试验点调查,大田种植组培种苗面积146亩,平均亩产7382公斤比对照亩产6230公斤,每亩增产1152公斤,亩增18.5%,果蔗品质、糖度、口感都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温岭市农技中心于2000年开始研究果蔗棚栽技术,基本掌握了棚栽果蔗秋植和春植的栽培技术、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该技术主要应用旧西瓜棚栽培果蔗,具有覆盖方式多样、增产特别显著、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的优势,创造了温岭市果蔗最高产值纪录。
义乌市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分别在赤岸、义亭、大陈等镇开展糖、果蔗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课,培训人次达1200多人,发放各种技术书籍和资料达1000余份,同时发放甘蔗病虫情报120份。
黄岩区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科技下乡与技术指导工作。区、乡(镇)两级共举办果蔗生产培训班二期,培训农民150余人次,印发《果蔗无公害生产模式图》、《果蔗无肥害生产操作规程》等技术资料3500余份。温岭市印发《果蔗生产经营技术问答》技术材料100份,召开1次培训会,约60人次。
强化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示范应用
义乌市果蔗研究所与浙江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在设施整根保鲜的基础上再继续进行绿色无公害去皮真空包装保鲜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外6、7、8月无商品果蔗销售的空白,实现了商品果蔗的周年销售与供应。同时,该所自主研发成功果蔗专用复合肥(含S)和专用营养素,通过采用配方施肥,改善果蔗品质,田间锤度能提高1—2度以上,亩增产10%以上,比传统施肥方式每亩节省成本20%以上,并对解决果蔗连作重茬高产稳产难题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