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笔者在农村经常听到一些农民这样说:农村老年活动室、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等这个“室”那个“家”好是好,但村里很少将这些“家产”亮出来。如一些青年之家、妇女之家、民兵之家等时常是“铁将军把门”,而老年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的杂志、报纸则成了一些干部的“专用品”,至于一些活动器具也多是被村干部牢牢地锁在了柜子里,难怪那些想玩想看想阅的村民只能是望“家”兴叹。
如今的农村不仅新楼新房鳞次栉比,水泥大道宽阔无比,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汽车,而且新颖、舒适、悦目的公共厕所也被一一新建起来,此外还配有垃圾箱、垃圾桶……然而,唯独令人深感遗憾的是,不少地方的农村至今一些文化设施依然相当落后,一些行政村即便当初“红红火火”一阵子,也由于一些村干部的不重视及管理人员的缺位,上级部门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相关配套措施,致使原本拥有的“满满当当的文化设施”,变得日渐衰落衰败,最终一些好端端、齐崭崭的书籍、报刊、活动器具丢的丢、失的失,“缺腿少臂”、“缺角断腿”,这样的残次品怎能让农民真正乐起来、“专注”起来?
可见,农村的文化体育设施,不但要保证其数量和质量,还得加强管理。首先,要积极物色那些责任心强、热心公共管理、又有一定文化的人员充当管理员。其次,要积极履行文化体育用品的出借制度,确保这些用品不流失、不丢失。再则是要强化有效的监督制度。
眼下,广大农民都在进行紧张而繁忙的秋收冬种,之后将步入冬闲期。为使广大农民在这个相对清闲的时间里能学得更多、玩得更舒心、练得更健康,真诚希望各级农村党组织、村委会要在整理整顿文化体育设施的基础上,将其一一亮出来,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
宁波市海曙区读者 王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