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立秋过,吃羊肉”,在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一直流传着这句俗语。练市羊肉以酥嫩可口、汤汁香浓的特色在湖州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如何让这只“羊”跑得更远,练市人也在不断地思索。
去年开始,练市镇办起了湖羊文化节,现场举办赛羊会、羊肉烹饪技艺展示、湖羊裘皮书画展等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前来品羊看羊的游客。“我们不能让练市湖羊的魅力仅仅停留在味觉上。”练市镇党委书记徐国华说,湖羊产业作为当地现代农业的特色产业,一定要形成一条从饲养、销售、餐饮到羊皮制革和成衣的完整文化产业链,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练市湖羊,爱上这只羊。
看羊、赛羊、品羊,提升湖羊知名度
“文化节以进一步发掘练市镇独特的湖羊文化资源为目的,以羊为媒,以节造势,不仅做大做强了湖羊产业,还丰富了镇里的旅游资源。”徐国华说,每届湖羊文化节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城里人平时很少能看得到,都是吸引游客的“亮点”。像赛羊会要对参赛湖羊的体貌特征、体长、身高、胸围、年龄等指标打分,评选出优秀的种羊;品羊肉活动让参与者现场品尝用湖羊肉制作的美味佳肴,让“马大嫂”们的菜谱上多了许多美味;时装、手套及羊毛制品等湖羊深加工系列产品,则让爱时髦的姑娘们趋之若鹜。
文化节虽然结束了,但节庆的热闹气氛却被人们带向各方。“前几天杭州的一家单位向我定购了150份羊肉,现在如果不预定,年前哪里还买得到羊肉。”位于练市镇再兴路的“柴火羊肉”湖羊肉做得十分地道,老板王财林告诉记者,他对选料很看重,一定要选用当年产下的青壮雄羊,烧煮羊肉不用柴油、煤气灶,就用传统的桑柴烧煮,羊肉的色香味就与众不同了。“去年湖羊文化节上,让宾客品尝、投票选出自己满意的品牌羊肉,我的羊肉又香又嫩,获得了一致好评。”
王财林说,湖羊文化节的举办,不但提高了销量,也提升了他的名牌意识。记者看到,王财林的店里没有现吃的座位,顾客全部是连锅一起打包带走,王财林还自己设计了礼盒装,并申请了“农家柴火羊肉”这一品牌。“原来每锅0.8公斤的羊肉卖80元,现在已经涨到105元了。”“目前全镇有从事羊肉经营的餐饮服务店30多家,出售红烧羊肉礼盒装的有近30家,共20多个品牌,近几年镇里的羊肉餐饮服务店及相关服务业年营业额超亿元。”徐国华说。
羊肉、羊皮、羊内脏,湖羊拆卖涨身价
“这几年湖羊肉的价格是节节高攀,从前年的每公斤40元涨到了今年的52元,可以说,湖羊文化节的举办,让我们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说这话的是练市镇新华村养殖户潘坤泉,他办的年丰养殖场存栏2000多头湖羊,在当地也算是小有规模,现在已是省二级种羊场和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
“刚生下来的小羊羔去年每只卖125元,今年已卖到160多元;羊肠从每条15元涨到32元;羊心从每个3元涨到5元;羊鞭从每个5元涨到8元。”潘坤泉告诉记者,除了湖羊肉的价格,羊内脏的价格也在上涨,“原本羊肉都要靠农民自己卖到当地的屠宰场,这几年名声响了,杭州、上海等地的饭店都会来订购,供不应求。”“练市湖羊长期以来都是以农民散养为主,可随着文化节的举办,湖羊的名气越来越大,价格水涨船高,农民养羊积极性更高了。”练市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施明荣说,去年全镇湖羊年饲养量达9.6万头,年出栏商品湖羊5.2万头,年产值达5616万元,产品除满足当地需求外,主要销往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农民每养一头羊就能赚500元。
制革、皮装、毛纺,湖羊加工门类多
众所周知,湖羊是我国特有的羔皮用绵羊品种,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白色羔皮品种,湖羊羔皮有天然的波浪花纹,且毛色洁白、光润轻柔、富有弹性,素有“东方软宝石”之称。随着湖羊产业的兴盛,练市镇延伸湖羊产业链,调整湖羊产业结构,将过去的产羔、积肥为主,逐步向现在的以产肉为主,皮、毛、肥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在制革、皮装、皮鞋、箱包、毛纺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位于练市工业园区的浙江天湖裘皮制品有限公司在当地已经落户7年了,之所以选择把企业放在练市,“湖羊情结”也是其中一个因素。“湖羊皮质地柔软,光泽也比绵羊皮和山羊皮更亮,相同产品价位要高10%以上。”公司负责人说。
除了天湖裘皮,众成制革、马可斯派、呈祥裘皮、奥特皮件等众多制衣企业也把家安在了练市,形成了一个制革、服装生产基地。“目前,全镇拥有以加工羊皮、羊毛及制品的企业近30家。现全镇年羊产业工业销售收入达10亿元,出口创汇达7000万美元。”徐国华说。
其实,练市人的雄心不仅仅于此。在练市的“十二五”规划图上,记者看到,到2015年,该镇湖羊年饲养量要达到30万头,年出栏商品湖羊超15万头,羊肉产量预计达3375吨,产值超2亿元。在文化的引领下,练市人已经下定决心,要做大做强湖羊产业,把练市打造成为集吃、穿、用于一体的,中国湖羊产业的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