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暨市岭北镇岭北周村海拔500多米的王家业山上,生活着一个特殊的“大家庭”——40万土蜂“大军”,这些都是主人周华龙的“心肝宝贝”。
周华龙今年58岁,已经养了40年蜜蜂。前几天,由于天气转冷,蜜蜂要冬眠了,周华龙忙着到山上一一打开蜂箱,再次看看蜜蜂们是否安好,看看里面的食物够不够吃,对养了一辈子蜜蜂的周华龙来说,他和蜜蜂就是一家人。
周华龙养的蜜蜂叫中华蜂,当地人叫土蜂,他的蜜蜂队伍从最初的几万只,发展到现在的80多桶40多万只。
周华龙懂蜜蜂,蜜蜂似乎也很懂他。他拉着笔者来到蜂箱前,边看蜜蜂边说:“土蜂虽然野性十足,但几乎不会来蜇我,就好像相互都有感情一样,知道我喜欢它们。”
养殖土蜂前,周华龙也养过意大利蜂。他说,意大利蜂蜂蜜产量大,但胃口也大,特别是冬眠时要不断地喂食,而且四季要跟着花期走,带着上百箱蜜蜂走南闯北,一路追赶着起伏的花期跋山涉水,十分辛苦。
“后来我还是选择了养土蜂,土蜂出巢早,归巢迟,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比其他蜜蜂要长,虽然产量低,但蜂蜜品质好,价格年年涨,收入也还不错。”周华龙说。仅去年,40万土蜂“大军”就为他采来250公斤蜂蜜,带来了3万元的收入。
养蜜蜂需要花心思。“3年前,蜂场里有蜜蜂染上了病,一场病下来,蜂群损失惨重。”周文龙说,种庄稼是看天吃饭,养蜂也是看天吃饭。对养蜂人而言,最怕的就是阴雨和刮北风天气,在行内就有“好天、好花、好蜜”的顺口溜,一旦下雨和刮北风,蜜蜂就没法工作,酿不出蜂蜜,还必须靠蜂蜜或白糖果腹。
王益均 黄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