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农机化

跨越

的背后

——数说2011年浙江农机化发展

  □本报记者 俞廷尚 通讯员 李鹏
  常言道: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我省各级农机部门大力推进农机提速提质,努力服务“两区”建设,不断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强化服务,农机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连串耀眼的数字,见证了浙江农机化事业走过的不平凡一年。
数字:22.24万台
先进适用农机具持续增长
  2011年,全省农机管理部门从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努力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办法,补贴机具范围扩大到12大类37小类116品目,并将玻璃温室纳入设施农业设备补贴范畴,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使用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积极性持续高涨。
  据统计,2011年全省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19亿元,其中设施农业补贴资金0.78亿元,带动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筹资金5.31亿元,新增各类农机具22.24万台(套)、设施农业大棚1.3万亩。
  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大量先进适用机械装备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机装备总量继续增长,预计全省农机总动力将达2470万千瓦,比上年增加40余万千瓦。同时,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粮油机械与主导产业机械比例达到1∶2,有力促进了我省粮油产业和十大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此外,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也有力拉动了农机工业发展,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提前、产销两旺的特点。今年农机工业产值预计达到726亿元,同比增长10%。
数字:64.8%
粮食耕种收机械化率明显提升
  2011年我省粮食生产总体稳定,总产有望比上年提高11万吨,达到781万吨。这得益于近年来农机化的快速发展,降低了种粮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我省1900多万亩的粮食播种面积,目前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4.8%,相当于替代了210万青壮年劳力。
  我省农机管理部门依托示范推动和政策拉动,全力抓好“春耕”、“三夏”、“三秋”时节机械化生产,加快推进粮油及主导产业薄弱环节机械化、设施化。粮油产业方面,在稳固提高排灌、耕作、植保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主攻水稻机插、粮食机烘和油菜机收。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收获克服了台风、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全年推广水稻机插面积235.2万亩,较上年增长21.9%,机插率达17%。推广油菜机收面积20.8万亩,较上年增长20%。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大幅度提升,全年新增粮食烘干机械761台(套),年粮食烘干能力达130.7万吨,同比增长67.9%。全年预计实现粮食生产耕种收机械化作业面积3300万亩,粮食生产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64.8%,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加快推进,有效提升了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为稳定我省粮食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随着设施大棚、茶叶加工机械、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和农产品储藏保鲜等配套机械装备的快速增长,设施栽培面积预计新增15万亩,总面积达180万亩。机械装备的应用,实现了农产品分级、贮藏、加工等机械化作业,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促进了农业增值增效。
数字:130亿元
农机社会化服务成增收助手
  这一年,我省继续大力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公司、经纪人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大力发展水稻育秧、粮食机烘、产后加工等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着力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全年新增各类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327个,其中区域性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170个、粮食烘干中心152个、农机维修中心5个。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55家,合作社总数达1002家,区域化农机服务能力和农业生产环节的统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目前,全省拥有各类以农机作业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组织5000余家,预计2011年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超过130亿元,农机作业服务为我省农民人均增收约400元。其中,跨区作业机收面积307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收入2.41亿元,农机服务业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得力助手。
  在注重合作社量增的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提升。全省农机管理部门采取举办培训班等举措,结合“阳光工程”,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农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据统计,全省去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350期,新训、轮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10.5万人次,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人数3120人次,鉴定工种涉及农机操作工、拖拉机驾驶员及农机修理工等。
数字:348个
“平安农机”创建深入开展
  去年,我省农机系统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抓手,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省农业厅联合省安监局、公安厅出台了“十二五”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2011年,全省共创建省级及以上“平安农机”示范单位348个,其中创建省级以上“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10个、省级示范乡镇35个、示范村303个。
  我省农机管理部门还在认真总结上一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免费实地检验工作,修订完善免费实地安全检验细则、工作规程等,并将扩大免费实地安全检验试点纳入了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去年1-11月,全省共开展农机执法行动近3万次,查处上道路拖拉机违法违规行为5万余台次、违法从事农机生产经营178起,排查治理农机隐患单位5万余家(处),落实整改2.9万个,整改率99.4%,其中重大隐患29个,整改率100%。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全省农机系统专门开展了设施农业装备安全治理活动,排查设施农业装备1.39万台,发现隐患289个,有力整改率100%,推动了农机监管范围由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向其他机械装备拓展。
  统计显示,2011年1-11月全省共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516起,死亡153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8.17%和28.33%,预计全年指标可控制在省政府考核范围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此外,省农机局以加强省级农机试验、鉴定和推广能力建设为重点,提升农机产品质量监管能力。省农机试验鉴定推广总站通过考核评审取得了计量认证证书,检测范围增至18个产品、27个参数,共计45项,全年完成农机产品推广鉴定 201个。依托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站,受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案件26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