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我省气温逐渐下降,雨雪冰冻等灾害天气往往会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建议水产养殖户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加强水产养殖越冬管理:
1.加强巡塘管理。越冬期间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定期检测水质,观察池水变化,做好记录。冬天池塘,尤其是保温、加温池塘水质变化较快。水体要求透明度 30厘米,pH值7.5-8.5,总氨氮小于1.5毫克/升,硫化氢小于0.06毫克/升,溶解氧大于4毫克/升。如发现水体变色、变臭,需要及时更换新水。选择晴天水温较高时段进行换水或补充新水,以降低越冬池水的肥度,保持水质清新。换水时应使用储备的井水或无污染河水,水温与越冬池水温相差不超过3℃,每次换水控制在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如遇阴雨天或寒流天气,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调水,以降低越冬池水质肥度。对已死鱼类要及时捞起,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2.强化消毒管理。越冬期间选择晴好天气的中午,每亩水深1米用硫酸铜450克和混杀王(阿维菌素)50毫克,全池泼洒,隔4-5天再用一次。当冰冻灾害发生之后,可在水温升到5℃以上时用4%的食盐水或20×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越冬鱼池要保持水温相对稳定,有条件的应尽量提高水温,减少小瓜虫等寄生虫病害发生。
3.养殖环境保持相对安静。
越冬期间,越冬池附近尽量避免人车通行,人畜不要经常在池边走动,不要搅动池水,以免鱼虾等受到惊吓,消耗体力,增加耗氧量,导致疾病发生。
4.人工控温池做好水温、气温调节。如龟鳖类温室空气要保持清新,防止室内氨气太浓而影响龟鳖的免疫力,造成氨中毒。温室池水温调到 27℃-30℃,且尽量保持稳定,避免大幅度的波动,影响摄食等活动。
5.做好防疫物资储备。低温后易发生水霉病、小瓜虫病和细菌性疾病,要做好水质改良调控剂、消毒剂和杀虫、杀真菌、治疗细菌病等疫病防治物资的储备工作,如漂白粉、生石灰、碘制剂、高锰酸钾以及一些常规调理和杀灭病原的中草药、微生态制剂等。
6.强化投饲管理。越冬期间,由于水温较低,水产动物摄食量减少,本身的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弱,容易受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和侵袭,因此需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中草药、多糖等免疫增强剂,以增加鱼虾的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本信息由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