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一次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浙江大地上的3600万常住农民和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工权益、让农民工享受和市民一样的医疗保障等话题再次成为焦点。
减少流通环节,让农民钱包鼓起来
农产品的滞销,是2011年的热点涉农新闻之一。前段时间,宁海县长街镇成塘村2000亩紫甘蓝滞销,售价跌到每公斤1.8元还是卖不出去,许多菜农身陷困境。同时,西兰花卖难、小萝卜滞销、土豆贱卖等新闻亦不绝于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市民直呼菜价涨得过快,“菜篮子”越拎越重。菜价高、农民却没赚到钱,省政协委员、浙江森宇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俞巧仙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中间环节过多。这也是很多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共同看法。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出台,提出了完善农产品流通税收政策、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的意见。代表、委员们在纷纷叫好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建议。
省政协委员、宁波市妇联副主席周宁宁认为,只有实现“农超对接”,农民才能得实惠,“菜篮子”也不会那么难拎。据调研,“产销直供”模式可使菜价降低30%左右,相应农民收入可增加2倍左右。省政协委员钱锦根建议,政府允许农民将蔬菜、畜禽产品等直接运入社区,定点、定时、规范、有序销售,同时免收摊位费和各项税费,这将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省政协委员、浙江万象花卉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桥提出,要实行农产品市场国有化,在超市里设农产品专柜,并免收入场费,从产品的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市场、超市的经营费用,不足部分由政府补助,把实惠让给农民与消费者。
解决讨薪难,建立欠薪反应机制
辛苦了大半年,却还要花数月时间讨薪,这样的案例对农民工来说,确实不在少数。不少农民工感叹:“不偷不抢,靠自己劳动赚来的钱也这么难拿到!”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省人大代表、湖州市飞英街道余家漾社区党支部书记吴红利调查发现,维权成本过高是讨薪难的重要原因。劳动监察部门受理案件后,处理的时间较长;如要经过劳动仲裁,又得花几个月时间;若是走司法途径,程序更是复杂。高昂的维权成本让众多农民工望而却步。
吴红利建议把无照企业、家庭式作坊企业、租赁型企业纳入劳动监察范围,加强企业监管,切实加大欠薪企业的惩罚力度;建立讨薪应急反应机制,劳动、公安、工商、社区(村镇)等部门积极联动,组成劳动监督监察工作网。一旦发生欠薪逃逸,也能通过各方协作帮助劳动者讨回薪水。
省政协委员、杭州市总工会副巡视员钱爱珍在提醒农民工朋友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好劳动合同的同时,建议政府设立专门基金,在小额欠薪事件发生时,先行支付,再由相关部门与欠薪单位进行沟通,帮助劳动者维权,降低讨薪成本。
让医保阳光照耀每一个人
说到医保问题,省人大代表、海盐县人民医院院长陆英很有感触。“新医改带给老百姓最大的实惠,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她说,去年,海盐合作医疗的参合率达到了99.2%,过去,村干部要上门做工作,农民才肯参保,现在看到实惠后,农民纷纷主动交钱参保。“虽然这几年医保的参保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对照全民医保的工作要求,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省政协委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朱绍平说,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早日让城乡居民应保尽保,让医保的阳光照耀每一个人。
而怎样让病人报销更方便,这是代表、委员关心的又一个问题。朱绍平介绍,今年,我省将全面推进医保一卡通建设,发放社会保障卡1000万张。年底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让病人在异地看病也能即时报销。
陆英建议我省加快地市级范围内的合作医疗一卡通建设,让病人异地看病报销更方便。同时,为防止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建议进一步拉开省市县三级医院以及社区医院的报销比例,引导病人在基层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