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种粮特刊

春来下田展身手秋 稻菽看千重浪

  近年来,嵊州市围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建设目标,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合作化组织、标准化生产、资源化利用、机械化推进”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全力推进粮食生产,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达42.996万亩,总产达到17.0323万吨。
  截至目前,嵊州市已建成甘霖、崇仁、长乐、三界等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4个,其中甘霖、崇仁功能区面积达2.3万亩,长乐、三界功能区面积达2.344万亩。粮食功能区的建设,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
统筹规划扎实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
  粮食是战略产业,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嵊州市牢牢抓住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这一平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2010年,嵊州市根据省发改委和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和粮食增产任务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在甘霖、崇仁、长乐、黄泽、三界、石璜、鹿山、浦口、下王等9个镇(街道)的标准农田进行了粮食功能区规划,总面积为18万亩,所需总资金3.95亿元。
  根据规划,该市2010年至2014年将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11万亩,2015年至2018年再建设7万亩。
  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嵊州市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粮食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显著进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政府主导粮食生产卓有成效
  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嵊州市成立了粮食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工作的领导。
  同时,将粮食生产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列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财政、发改、国土、科技、宣传、交通、电力、供销、粮食、金融等部门积极支持粮食生产,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据了解,嵊州市已建成的甘霖镇粮食功能区块有12个,涉及行政村共有19个,面积11750亩。千亩示范畈以孔村坂为中心,面积达3000亩。样板区内有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三家,入社社员628户,服务面积2506亩,有插秧机7台,秧盘8500张,各种植保机械28台,其中担架式3台,收割机一台,拖拉机8台,水泥晒场30亩。崇仁粮食功能区块有6个,涉及11个村10580亩水田,千亩示范方位于赵马畈,面积1050亩。功能区内种粮大户15户,有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5家。
  为实施好粮食生产,市农业局下属单位——市农技推广中心还协助镇农办对功能区内粮食大户、专业合作社社员集中进行了粮食生产主推技术、主推品种等技术培训,并在功能区内积极推广水稻机械插秧、强化栽培、病虫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
  据了解,目前,嵊州市已完成29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块建设共4.64万亩,其中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2个,建设面积5700亩,争取到省级资金200万元。
出台政策健全投入增长机制
  为加快对粮食功能区的投入,嵊州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加大对粮食生产投入力度,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市财政每年将整合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对认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补助。同时,切实做好国家农资综合直补及良种补贴、省政府粮油种植大户直接补贴(包括种粮大户补贴和油菜种植大户直接补贴)、农机购置及作业环节补贴、统防统治、种粮大户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障、最低收购保护价及订单稻谷奖励等各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落实。
  广泛开展粮食高产示范创建活动,要求每个功能区都建立一个中心示范方,实行农技人员挂牌服务,由专人负责指导,并对高产示范方及经验收亩产量超过650公斤的高产攻关田实施奖励。
强化科技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在完善农田基本设施、提升地力的同时,该市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注重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并重。
  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制订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标准化生产。同时,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种粮大户和其他粮食生产业主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种粮技术水平。
  另外,还大力推广机插、抛秧、直播、单晚“五改”、测土配方施肥和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先进技术的应用率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立春在即,春早人更勤。嵊州农民又将下田展身手,期待龙年秋天收获“稻菽千重浪”的喜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