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从大宗产品到精品工程

余姚花农“摩拳擦掌”谋转型

  “盲目扩大面积,靠低价和数量竞争发展花木肯定是条死路。我今年打算引进几个单株效益更高的优良品种,做精品打品牌。”余姚市四明山镇茶培村花木大户卢华通的这个春节过得很充实,节日大部分时间,他都在自己的80亩花木基地里度过,谋划龙年的“发展蓝图”。
  在卢华通的计划里,有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花木无土栽培。“如果成功了就能避免卖花木造成的水土流失。”为此,老卢着实费了一番心思,这几天一直在和科研单位联系花木无土栽培的事儿。
  “现在市里和镇里都要求花木产业转型升级,限制花木粗放型发展,比如坡度25度以上的山地严禁种植花木。”眼前的老卢,已有60多岁,但一说起花木转型,他还颇有心得。
  新年里,当地政府积极为花木谋转型。四明山镇将实施一期面积为1000亩的生态修复工程,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在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上,因地制宜地种上冷杉、红豆杉等树木,恢复森林植被。“四明山镇有3000多户花农,节前我们向每家每户分发了宣传册,并在主要道路上悬挂了宣传横幅,让大家都来重视花木转型工作。”四明山镇农经办主任王攀告诉笔者,为了让广大花农“转”有路数、学有标杆,今年四明山镇将推动唐田村的红茶、大山村的印雪白茶等“一村一品”工作,大力发展花木以外的其他特色农业,逐步改变花木“独大”的状况。同时,镇里鼓励和引导花农“走出去”发展花木,一些花木种植大户远赴重庆租到1000亩符合生态要求的山地,建立了四明山花木繁育基地,实现销售额3000多万元。
陈醉 谢敏军 张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