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笔者曾回乡探望父亲,听老父亲说,村里张姓农民去年收入相当丰厚,不仅他前些年种植的几亩黄花梨卖了好价钱,而且前年他从别处引进的几亩新品种葡萄,销路相当好,凡吃过他家葡萄的都说他家的葡萄甜没酸味……又据老父亲说,去年张姓农民全家总收入至少在6万元以上。
对于张师傅,我再熟悉不过了,包括他的勤劳、他的为人等等。一次我碰到他,还“追问”过他的“致富经”,最终他“透露”了秘密,说是他致富除了靠勤劳、靠决策之外,主要还是得益于他平时多看书、多看报、多了解相关方面的信息所致。又据他自己所述,这些年,他订阅了不少报刊,还经常跑书店购置一些诸如《怎样种葡萄》、《怎样养猪》之类的书。
说实话,在如今的农村,像张姓农民这样有强烈的读书意识,并经常看书看报的不太多,更多的农民甚至对看书看报不屑一顾。由此一些农民常常是人云亦云,今天看到张三种西瓜能多卖钱便拼命种植,明天听闻别人养鱼养鸡能发财,就不顾一切地“疯养”“狂养”,既不顾自身(家)的客观条件,又不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种养计划。一旦“时过境迁”,供求关系发生急剧变化,大批“货物”便“胎死腹中”。当年,一些地方好端端的五针松被当柴烧,当是盲目投资的最典型的佐证。
书是良药,书是面包。在大力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读书学习既是各级党员干部、广大知识分子的需要,也是千千万万农民的需要。如今的农村,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再用老眼光老技术老观念,想当然地搞农业,显然是不行了。但愿新时代的农民也能在茶余饭后、农闲时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闲暇时间多看书学习,多吮吸知识的乳汁,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进而做大做强家业产业。
宁波市海曙区读者 王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