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出台

  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全面解读了这一规划。
  据陈萌山介绍,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明确从定性定量两方面提出了今后5至10年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15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物质装备和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和大型垦区等条件较好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他说,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规划将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从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两方面进行了部署,提出要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生产经营服务。
  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面,规划在重点任务中提出,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在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方面,规划在保障措施部分就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补贴力度、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做了明确部署,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规划指出,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规划还指出,要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继续加强生猪、蔬菜等主要“菜篮子”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制定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探索建立以目标价格为核心的反周期补贴制度。
(据新华社 2012年2月15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