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抢注算啥本事创新才是“王道”

  近期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与苹果公司关于iPad商标权纠纷一案吸引了很多人关注,商标注册、版权保护这些知识产权名词,一下子成了街谈巷议的热词。
  然而,不论“深圳唯冠”如何宣称保卫合法知识产权的法理正义,把手中仅有的iPad商标当做救命稻草,意图高价转让给苹果公司以填补自身严重的债务危机,却是其背后最大的动机和不争的事实。
  订立并遵循知识产权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创新、鼓励原创,而不是用它来牟取不当利益。正如在此次iPad商标权纠纷中,双方激辩商标所有权归属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企业是否使用该商标批量生产并销售了相关商品。但受“深圳唯冠”起诉苹果商标侵权的刺激,从“aPad”到“zPad”等一系列不用于任何生产目的的商标,都在短时间内被投机者注册。
  近期频频发生的抢注在NBA飞速蹿红的“林书豪”以及全球著名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在中国大陆提前注册相关商标等一连串事件,无一不显示出目前的商标产权领域蔓延着浓重的投机之风。
  对于商品来说,商标仅仅是一个用来标示和区分的标签,只有企业创造出成功的产品、提供了完善的服务,这个商标才具备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果商标拥有者不以创新产品和提供价值为目的,仅仅梦想依靠转让商标实现发财致富,那么本为保护合法权益设立的知识产权法,则可能沦为投机者的工具。
  正如评价此案的法律界人士指出的,iPad商标权之争,既是对中国司法智慧的考验,更是所有中国企业都应反思的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摘自《齐鲁晚报》崔滨/文2012年3月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