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据了解,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因素,也是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因素。目前,全球共有近7000万青光眼患者,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近8000万。我国青光眼发病率0.68%,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65岁后达4%。
青光眼是不可逆转的致盲眼病,通常称为“光明的偷盗者”,疾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往往当疾病进展到晚期,才因视力丧失、生活不便而察觉。目前,大部分患者因在早期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而未得到及时诊治,遗憾终身。“不要让青光眼暗淡了您的世界”是今年“世界青光眼日”活动的主题,以提醒广大人群对青光眼防治知识的重视,以期达到及早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
冬春交替,要警惕急性青光眼发作
今年75岁的李大妈,胃肠功能比较差,家里一直备有助消化和保护胃肠道的药。近日,她又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就自行吃了点肠胃药,但症状始终没有减轻,反而出现头痛,眼睛红痛、看不清楚等症状。去医院一查,竟是急性青光眼发作。
“急性青光眼的主要症状是眼睛酸胀,有疼痛感,有时还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容易和普通的胃肠道疾病混淆。”接诊的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许国忠副主任医师说,最近这段时间,红会医院就碰到了好几位类似患者,都是从消化科转过来的。
一般来说,急性青光眼的发作与季节和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冬春交替时,人的情绪开始活跃起来,也就到了急性青光眼的高发期。
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急性青光眼的高危人群,这些人在这段时间一旦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要警惕急性青光眼发作,及时到医院眼科治疗。“青光眼是一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疾病,要是延误诊治,轻则会让人视物不清楚,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失明。”
此外,自身的眼球发育差或像长时间看报纸等过度用眼,也是诱发急性青光眼的因素。
许医生建议,中老年人在光线暗的地方少待,一次性喝水也不要太多,因为待在暗的地方或一次性喝水太多时,会导致瞳孔放大,跟着眼压升高,最终致使急性青光眼发作。
如何早期发现青光眼
青光眼是常见眼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几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由于青光眼会造成眼组织尤其是视神经损害,而视神经损害一旦发生则不可逆转,即使经过治疗,受损的视功能也无法恢复,因此青光眼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它不会自行痊愈,也不会自行中止,如果听其自然,它就会持续发展直至失明。
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由于眼压急剧升高,强烈的症状及难以忍受的痛苦使患者多能及时就医;而其他青光眼都是以隐蔽和缓慢的方式进展,在病程早期眼睛既不红也不痛,视力亦无明显改变,所以人群中有不少人对自己的青光眼病一无所知。少数人出现轻微眼胀、视力疲劳、视物模糊、偶尔有虹视,经休息后好转,视力无明显下降。因此,也常被忽视而延误就医。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患者逐渐视物模糊或感到视野缩小,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时才到医院检查,这时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已很严重了。这些在不知不觉中患病的青光眼比急性发作的青光眼更具有危险性,因此必须对此提高警惕。
青光眼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治疗,而前提条件是早期发现和诊断。只有在青光眼早期,视神经损害很轻或不重的前提下,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所以,有以下情况者,应尽快到医院做青光眼排除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青光眼。
1.身体普查中被怀疑有青光眼者。40岁后,每年应定期查眼压、眼底。
2.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应认真检查一次,必要时做长期的定期观察。
3.一眼诊断为青光眼,另一眼应尽早检查。
4.患有与青光眼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高脂血症等。
5.患有与青光眼有关的其他眼病,如高度近视、高度远视以及眼底出血等。
6.出现青光眼常见的症状:眼胀、头痛、虹视、视力下降等。
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并不一定有青光眼,但初次检查结果无青光眼迹象,并不保证以后不发生青光眼,故仍应根据眼科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诊。
治疗青光眼,复查很重要
青光眼一旦被确诊,就应立即予以治疗。治疗目的是降低眼压,防止视神经进一步损害,保护视功能。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发病阶段的青光眼,治疗方案各不相同,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出具体治疗方案。
青光眼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复查,眼科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有一个跟踪性的了解,借此判断病情是否进展以及进展的程度,及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总之,只有医生恰当的治疗和患者定期复查相结合,才能将青光眼置于最好的控制和监督下,患者才有希望获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报综合报道
小 贴 士
办公族防治青光眼妙招
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面对电脑显示屏9小时或以上的人士,患上青光眼的机会是普通人群的两倍,近视患者更是高危人士。办公族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显示屏必须干净,并把光度及对比度调校至最舒适的度数,摆放显示屏的位置要适中,光线必须来自两边,而不是来自前后面。
二、每20分钟左右让眼睛休息一会儿,显示屏背后必须有足够的空间让眼睛放远视野。
三、佩戴眼镜以纠正视力毛病。
四、定期检查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