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个时候卖笋收入顶多万把块,今年鲜笋收入已有4万多元了。”近日,临安市太湖源镇横徐村村民邵观夫深有感触地说,参加太湖源观赏竹种园人才示范实训基地培训,让他找到了种竹致富的门道。
邵观夫有竹林面积近17亩,卖鲜笋是他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现在出笋的是他家的1.1亩雷竹园。由于他种出的竹笋都是两头尖中间圆的团子笋,且个头均匀,常常吸引竹笋贩销户上门抢购。
邵观夫说,以前的情况并没这么好,由于“多施、多药、多留”的传统竹林种植模式,他的竹林出现了退化迹象,每亩鲜笋产量下降到750公斤以下。真当他一筹莫展时,2008年,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人才示范实训基地的技术人员,到他们村推广以生物有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品质竹笋生态高效栽培技术。邵观夫便向专家询问如何解决竹林退化问题。技术人员告诉他,解决竹林退化,要改变传统竹林种植模式,从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角度去经营竹林,包括肥种的选择、病虫害防治、林地的定期垦覆、开沟排水以及竹林密度的调控等。听了技术人员的讲解,邵观夫才明白种竹也有这么多道道。
于是,他按照专家指导,开始对自家的竹林进行改造,并养成了做日常生产记录的习惯。为了能够真正学到、学精退化竹林改造的技术,邵观夫还定期到种竹园实训基地参加各类培训,实训基地的科技人员也多次到他的竹林现场指导。经过3年的培育,现在邵观夫的竹林整体长势良好,产量也从原来的亩产750公斤增加到了1250公斤。去年,通过覆盖的1.1亩雷竹园收入3.2万元,比原来增收1万余元,今年到3月5日,他的卖笋收入已达4.3万元。
听到邵观夫的1.1亩竹园取得这么好的收益,当地及周边竹农纷纷向他讨教种竹技术。2009年,他还被评为杭州市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如今,邵观夫已成为太湖源观赏竹种园人才示范实训基地的现场技术指导导师。
据介绍,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是杭州市农办确认的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实训基地,占地1050亩,建有钢架遮阳大棚6000平方米,温室大棚3500平方米、200平方米出口苗隔离种植区及专家楼、实训室等。种竹园还收集了各类优良珍稀观赏、笋用竹种130余种,是杭州乃至浙江最大的竹子种苗繁育基地。与邵观夫同村的张志明,2005年参加了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人才示范实训基地举办的高品质竹笋生态高效栽培技术培训班后,开始采用个性化生物有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经过近3年的实践,2007年,他的1.7亩竹园获净利2.77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个性化生物有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面积一下子从几百亩上升到近万亩,张志明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横徐村则成为临安市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首个科技示范村。
5年来,太湖源观赏竹种园人才示范实训基地通过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实训成效,先后为竹农推广高品质竹笋生态栽培技术等6项农村实用新技术,举办培训班52期,培训学员2562人次;开展场外跟踪技术指导201次,指导农民1950多人次;培养实用型农村科技示范户近100人,带动周边农户3500多户,新技术应用面积超过2万亩,实现农民增收2000万元,为农民架起了科技致富的“桥梁”。实训基地还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科普惠农服务站、浙江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临安市首批人才示范实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万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