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区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后劲是生态,最大的财富是生态,最大的潜力也是生态。”在浙江省十一届四次人代会上,省人大代表、衢州市衢江区委书记朱建华这样推荐着衢江区,“生态”俨然已成为衢江区最闪耀、最具魅力的一张“金名片”。
衢州市衢江区地处钱塘江源头。作为浙江省25个欠发达县(市、区)之一,境内丰富的生态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以奇峰、幽谷、秀水为基本特色的旅游资源是其最大优势。近年来,衢江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生态文明为导向,大力建设“生态衢江”,通过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优化森林布局、提高森林质量等措施,为钱塘江上游构建了一道风景优美的生态屏障,打造了独具一格的浙西优质绿源,确保“一江清水出衢江”,发挥出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后荣获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浙江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生态立区,构建浙西绿色屏障
2001年12月10日,衢江区正式成立,由此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0年间,衢江人紧扣“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生态建区、特色强区”战略,先后实施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关停搬迁50余家化工企业、对全区木材加工厂(点)进行清理整顿、取缔毛竹土法造纸、平毁竹料腌塘、实施下山出库异地脱贫、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养殖业专项整治等一批生态建设项目,衢江区的变化日新月异。
在建设“生态衢江”的进程中,公益林建设动作频频,成效显著,越来越吸引全社会的关注,也进一步牢固确立了林业在衢江区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2001年衢江区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界定报告,衢江区可界定为公益林的林地面积有6.6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9%。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衢江区提出了“区位优先、群众自愿、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建设方针,规划到2020年末建设省级、国家级公益林6.27万公顷,即:第一阶段2001年至2010年,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5万公顷;第二阶段2011年至2015年,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5.75万公顷;第三阶段2015年至2020年,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6.27万公顷,其中优质林分比例确保达到90%以上。
为扎实推进全区公益林建设,衢江区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府办、区林业局和其他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林业分类经营领导小组和公益林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并在全省率先批准设立公益林管理办公室,核定事业编制3名,专门负责全区公益林界定、建设、管理各项工作,为全区公益林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公益林建设之初,衢江区就明确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建设思路,相继打出了一整套漂亮的组合拳:
——建立分级管理和统一监管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对已界定的公益林,按照“组建一个护林组织、建立一项护林制度、签订一份管护合同、树立一块封山示范牌、制作一张规划图”的“五个一”要求,区、乡、村、护林员层层签订责任书,全面落实管护措施。目前,全区配备了197名公益林护林员、45名监管员,形成了区、乡、村三级管理,相互配合、上下联动的公益林管护机制。
——公安、林政与乡镇联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区的木材加工厂进行清理整顿。全区先后关停了以杂木为主要原材料的车木厂10余家和非法木材加工点50余家,还有10余家木材加工厂从山区搬出,捣毁并取缔木炭窑,促进木材有序经营、加工,使公益林区的森林资源稳步增长。
——投入150多万元,建设森林灾害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公益林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公益林护林员巡查考勤系统等公益林管理网络,并投入运行。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年提高补偿标准。全区积极筹措资金,落实生态补偿,累计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5500余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下拨5000万元,区财政配套500万元。随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逐年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社会对公益林建设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做好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改善公益林的林分质量。全区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长防林工程国债项目建设面积1.37万公顷、阔叶林发展工程0.17万公顷、退耕还林0.1万公顷、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50公里。
10年来,公益林建设在衢江区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区委、区政府把公益林确定为生态建设重点,充分给予政策、资金、项目上的倾钭与扶持;区政府与乡镇、部门签订生态环保责任书,把生态环保作为部门、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生态建设的职责、任务,严格生态环保工作问责制,在评优创先中实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区人大、政协每年都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考察、调研活动,专题听取公益林建设情况汇报,加强公益林建设的督促力度;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也多角度、多层次地加大对公益林的宣传,曝光公益林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和反面典型,使公益林建设成为该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自觉参与共建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硕果累累,生态衢江赢得更大发展
建设生态公益林十年来,衢江区已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4.99万公顷,占全区林业用地面积38%,其中优质林分面积4.74万公顷,比10年前增加近1.67万公顷,在全省位居前列;以松杉木为主的纯针叶林1.11万公顷,比10年前减少了近2万公顷。公益林区平均每亩活立木蓄积从原来的0.9立方米增加到如今的2.7立方米,增加了近3倍;森林生物量达到307万吨,年增长9%。
目前,衢江区公益林林分结构和树种质量有了很大改善,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灾减灾、固碳释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生态坏境日益好转。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衢江区林业局被浙江省林业厅评为公益林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衢江区获得了“浙江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称号;2011年被省政府评为“浙江省公益林建设先进县”。
凭借着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的独特优势,衢江区赢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占地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乌溪江湿地公园,已被纳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千里岗现代农业综合区被确定为第三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衢江区省级毛竹产业示范区成为全省首批15个现代农业园区主导产业示范区之一;根据“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了大路畲族文化旅游村、板固兰花村、仙人谷(茶坪)农家乐、湘思亲水园、杜家田农家乐和东坪农家乐等特色旅游村。2011年,全区实现森林生态休闲旅游1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05亿元,资源优势正在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效益优势转化,衢江区生态建设、现代林业发展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