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短工化”源于什么

  近日,有报告指出,农民工就业“短工化”趋势愈演愈烈,农民工每份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不到两年。报告称,农民工离开原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在用工单位提升空间有限,对公司条件不满意。
  每年各地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民工荒”,今年也不例外。数据显示,农民工初次就业时间越靠后,每份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就越短。2000年初次就业的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持续3.8年,而2008年就业的农民工每份工作只持续1.4年。一边是农民工总在找工作,一边却是企业总在招人。
  农民工的离开,表面上是企业对农民工关爱不够,与农民工的期望值相差较远。然而,从更深层面来看,更多的是对城市制度的不满意,最该反思的不仅仅是企业,还有城市的管理者,城市的管理制度有没有给农民工提供足够的权益保障。
  继教育部公布2012年工作要点后,教育部基础一司也公布了2012年的重点工作。其中,一大重点是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这是从教育方面保障农民工孩子受教育的权益,而具体到每一座城市,就需要用一个个可以看见的措施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显然,除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城市管理者应该做的还有很多。而当农民工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保障时,才可能较长时间停留在某一座城市,才能成为企业的长期工人,才会对城市和企业怀有深厚的感情,从而从根本上真正解决“用工荒”。
  (摘自《工人日报》前溪/文2012年3月15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