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茹 通讯员 蒋燕钦
养殖是个技术活,这句话三门青蟹养殖户们是深有体会。3月18日,“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在三门启动,当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带着水产养殖户们急需的先进技术、生产资料来到三门花桥镇举行“服务‘三农’乡村行”活动时,大批养殖户冒雨从四面八方赶来,对科技的企盼,满满地写在了他们脸上。
养殖,拼的是技术
顾不得抹一把头上的雨水,花桥镇红旗塘的青蟹养殖户郭根洪一到活动现场,就急忙找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咨询台,逮住专家就聊起了养殖问题,问完后还不忘带些资料,满满地捧了一摞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最缺的就是科技。”郭根洪和记者聊了起来。他说,他家养了30亩虾和青蟹,这段时间阴雨不断,水一不小心就浑浊,青蟹也浑身不舒服起来,特别容易得泛白病、黄水病等。郭根洪说,以他目前掌握的技术,只能靠消毒、换水来改善水质,听说有水产专家来花桥,他马上赶来求个“法宝”,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
虽然下着雨,但活动现场仍被求“贤”若渴的养殖户们挤了个满满当当。青蟹是三门的招牌农产品,这几年,该县已发展起8万余亩青蟹养殖,产值近5亿元,但随着养殖规模、密度和产量的增加,青蟹得病率也不断增多,如何破解成了养殖户们最关心的问题。
虽说养殖业效益不错,但近年来养殖鱼塘的承包费也在不断上升。去年三门渔塘承包费达到了每亩2000多元,今年有些地方更是“窜”到了3500元,而且多数是几年一付。成本的不断上涨,让养殖户们更注重投入和产出。花桥镇石岙村养殖户楼朝夫拿着一堆从咨询台“抢”出来的资料,一边看一边告诉记者,养青蟹拼的就是技术,现在饲料、土地、人工成本都在涨,谁有技术谁养得好谁就赚钱,稍有不慎可能就成亏本买卖了。
“这次来,应该多带点海水养殖方面的材料。”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第一次到三门来,完全没想到这里的养殖户对科技如此渴求,拿来的上千份资料半小时不到都发完了,拿不到的养殖户“不罢休”,他们只好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等回了北京再补送。
李灼传是花桥镇岭南村的养殖大户,他的70多亩渔塘里混养着青蟹、缢蛏、毛蚶和血蚶等几个品种,10多年的养殖经验让他能在这样的阴雨天轻松面对各类难题,但当科技人员在现场演示水质净化测试时,他全神贯注地学了起来,“现在养殖密度越来越高,水的富营养化也越来越严重,这次我要好好向专家学一学。”
看到渔民的各种需求,正在现场参加送服务活动的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赵利民表示,国家渔业部门将今年定位为渔业科技促进年,我省将以促进年为抓手,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技兴渔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全省8个省级示范县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设,并精心树立1000户养殖示范户,示范面积8万亩,以此带动养殖户1万户,辐射面积20万亩。
活动,搭的是桥梁
沈水岩是绍兴舜盛水产合作社理事长,听说三门县有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大型活动,他二话没说就从绍兴赶了过来。沈水岩告诉记者,绍兴也经常举办相关科技活动,但参加全国各级专家齐聚的送服务活动他还是头一回,这次来三门,除了想向权威专家请教外,最迫切的愿望是想去参观考察三门的蛇盘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好好学一学建设经验。
原来,沈水岩的合作社有1000多亩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已被列入省级精品园区,三门县蛇盘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的建设颇有成效,在浙江名气不小。借这次机会,他特意前来取经。“通过服务‘三农’乡村行活动,我们将尽力为科技工作者和养殖户们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深化科技创新和服务,加快成果转化应用。”赵利民介绍,我省海洋与渔业部门一直希望通过类似活动的对接,激发广大渔业科技人员创新和服务热情,掀起广大渔业劳动者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推动渔业科技真正地实现进村入户。
这次活动中,有不少像沈水岩这样前来学习“他山之石”的全省渔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当天下午,大家在主办方的带领下,前往台州金潮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蛇盘综合园区考察学习,参加了现场培训。“我们不仅是来指导的,也是来学习的。”在台州金潮渔业有限公司的南美白对虾基地里,先进的养殖技术让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几位专家也开了眼界。该公司总经理黄元明介绍,通过加热、增氧等专利技术,基地的每亩池塘一次性可投入18万尾虾苗,一茬可产4000多吨南美白对虾,一年收三茬,产值近30万元,比普通的大棚养殖提高了近1倍。
服务,送的是科技
浙江是渔业大省。2011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530.7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出1500亿元,约占全省农业总产出的1/3。科技进步为我省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但同时我省的渔业科技也存在着力量相对薄弱、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推广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科技和服务缺一不可,两者有效结合才能推动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赵利民表示,下一步,省海洋与渔业局将进一步强化渔业科技服务,完善省、县两级专家组,不断创新科技服务的形式、内容和机制,将标志性活动与常态性服务相结合,组织渔业科技入户“春、夏、秋”三季行动,深入现场,开展技术服务,实现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
据悉,今年我省将着重推广新型养殖模式,提升“单种精养、设施高效、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底部增氧、海域拓展、分段养殖、南北接力”渔业科技入户养殖模式,结合示范县的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各示范县要建立模式试验示范基地2—3个,扩大示范效应,加快科技成果推广。重点培育一批“设施全、模式优、技术硬、产量稳、品牌好、效益高、有规模、能带动”的渔业科技示范大户,使之成为周边养殖户看得见、摸得到、学得着的榜样。
据悉,今年我省海洋与渔业部门还将开展渔业科技服务周活动,以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为基础,采取开设科技论坛、举办技术讲座、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开展技术大比武等多种形式,全面推广渔业先进适用技术,扩大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效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