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阳春三月备耕忙 浙江田野好风光

  □本报记者 袁卫 陈鎏琰 姚力丹
  尽管天气时冷时热,但依然挡不住春天的脚步,田野上点点新绿,传递着大地复苏的讯息。勤劳的浙江农民早早掀起了春耕备耕的高潮:“铁牛”在田间欢歌,育秧机在隆隆作响,备好的农资也已整装待命……忙碌的农民身后,浙江的田野顿时生动了起来。
种粮大户:全副身心在田里
  3月22日一早,玉环县种粮大户林兴奎又到田里忙去了,这两天他正指挥着大型拖拉机在翻耕秧田。“前阵子一直下雨,看到上个星期开始出太阳,就马上开始秧苗培育、翻耕秧田等前期工作。”林兴奎告诉记者,现在田翻耕得差不多了,再过一两天就可以播种下田。“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计划在3月24日播种育秧,到4月中下旬就可以插秧了。”林兴奎说,今年他承包了1260亩地,准备种300亩早稻。因为担心阴雨影响稻种出芽,林兴奎在当地农技人员的帮助下,提前做好了薄膜覆盖等预防措施。这两天,他还与周边农户一起,将农田周边的灌排水沟进行了清理,同时将抽水机等设备进行了保养维护,以备不时之需。
  相比于林兴奎的亲历亲为,江山市种粮大户陈彦福则显得轻松多了。陈彦福今年准备种450亩早稻,他把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转包了出去:育秧、插秧等环节由贺村镇的五联农机合作社代劳,统防统治由江山市和睦禾农植保专业合作社帮忙,至于收割工作,他准备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尽管如此,陈彦福仍不敢松劲,他告诉记者,为了便于管理,他还用2000元的月薪,请了两个工人帮忙,前两天已经安排好了喷洒除草剂、大田翻耕等事宜。
农机服务站:开足马力忙育秧
  这几天,乐清市伊新农机服务站负责人陈秀英几乎把家搬到了育秧大棚里,她说,亲眼看着一包包浸好的种子被做成一个个秧盘,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般开心。“现在,我们的两条工厂化育秧流水线已经开足了马力,每天可以做出足够750亩大田栽种的秧盘,另外一条流水线也已调试完毕,随时待命。”陈秀英高兴地说。
  乐清市伊新农机服务站成立于1998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成了一家服务面积近2万亩、服务范围遍及周边10个乡镇的全程机械化种粮服务组织。与前几年的按部就班相比,今年的春备耕工作让陈秀英伤了不少脑筋。首先是土地问题。陈秀英告诉记者,原先服务站位于乐清市乐成镇南岸村,他们在当地租了600多亩土地搞工厂化育秧和规模化种粮,今年土地租金从原来的每亩600元提高到了1000元,这让她难以承受。通过当地农业部门和乡镇的积极协调,她终于在乐清市东城区以合适的价格租下了200多亩土地,把“根据地”搬了过去。其次是泥土问题。伊新农机服务站今年承担了周边农户1.2万亩早稻的育秧任务,工厂化育秧需要大量黄土覆盖秧盘,但是前段时间的连续阴雨天气给她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还好这两天天气不错,我们抓紧备足了黄土。”看着堆成小山一般的黄土,陈秀英终于松了口气。
  万事俱备后,陈秀英的两条育秧流水线终于在3月22日开动了,加班加点地工作着。“按照目前的进度,半个月左右就能完成育秧工作,到4月10日,就能顺利插秧了。”陈秀英说,为扩大服务范围,今年,服务站还在原有60台插秧机的基础上,又新订购了10台插秧机,过两天就运到了。
  早稻生产期的长短直接影响晚稻播种,因此,浙江农民“赶早”育秧的做法得到了农业专家的肯定。记者从省农业厅农作局了解到,当前正值工厂化育秧的最佳时节,我省诸暨、上虞、余姚、义乌、武义等地的工厂化育秧设备已全线开启,而采用大田育秧方式的地方,也已开始做浸种出芽等准备工作了。
农业部门:服务农民零距离
  农民备耕勤,政府服务忙。自春备耕开始以来,我省各地农业部门纷纷行动起来,结合进村入户大服务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五送”服务,帮助农民备战春耕生产。
  种粮不仅要看天,更要看农民的技术水平。这几天,我省各地农业部门纷纷针对春耕备耕,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给农民“充电”。3月21日,诸暨市农技推广中心邀请省农业厅和省农科院的相关专家,为全市乡(镇、街道)农技人员、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合作社社长举办了早稻生产新技术培训班。诸暨市山下湖镇种粮大户胡伯华告诉记者,专家讲的水稻定量栽培技术、害虫生态防控对策等知识很有针对性,对他都很有帮助。金华市婺城区农业局也在今年春备耕服务中,举办了水稻高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贷款政策等多项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农民近千人。
  为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除了宣传引导,我省一些地方更是直接加大了补贴力度。今年,宁波市鄞州区的不少乡镇都加大了农机购机补贴力度:集士港镇对新添烘干机、插秧机的农户,在中央、省、市及区级补贴基础上,再给予全额机价5%—10%的补贴;云龙镇则对新添高速插秧机的农户,每台最高补助1万元,而对购买烘干机的,则在各级补贴后,对剩余额度再补50%。
  为了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障农业生产用药、用肥安全,日前,云和县农业局对全县农资销售网点开展了农业投入品抽检专项行动,重点针对春耕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农资产品进行专项抽查,检查项目包括产品商标登记情况、产品销售和购入台账情况等。温州市农业局则开展了春备耕农资打假活动,严把“市场准入、质量、销售、查处”四关,推行农资商品入市备案登记制度,强化质量监测,防止不合格农资商品流入市场。截至目前,当地已检查农资经营点426个,检查农资样品3000多个,抽检农资240批次,对抽检到的不合格产品,均已立案查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