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专题

2011年财政大手笔支农惠及浙江百姓

7亿多元投向三大产业

  □本报记者 程益新
  近年来,随着各级财政实力的增强,浙江各地对“三农”的投入增多,关注农业、发展农业、服务农业的氛围日渐浓厚。2011年,中央和浙江省及市、县(市、区)共整合7.2765亿元资金重点支持我省水稻、木本油料、鱼类产业提升项目。扶持资金突出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内的主导产业发展,突出解决制约立项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突出支持优势产业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资金整合力度大
  根据我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2011年,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共同研究,编制了《浙江省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实施方案》、《浙江省鱼类产业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和《浙江省木本油料产业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实施方案,我省去年总投资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7.2765亿元,其中,水稻产业提升项目总投资2.2672亿元;鱼类产业提升项目总投资2.79845亿元;木本油料产业提升项目总投资2.21085亿元。
  以中央现代农业产业提升项目为平台,去年,我省进一步加大相关资金整合力度,集中用于扶持三大产业发展。
资金投向更明确
  按照相关要求,去年,我省的水稻、木本油料和鱼类产业提升项目与农业“两区”建设紧密结合,其中水稻产业提升项目落实到粮食生产功能区,木本油料和鱼类产业提升项目也与现代农业(林、渔业)园区紧密结合,对已列入和拟列入省级现代农业(林、渔业)园区创建点的项目优先考虑。
  同时,各地紧紧围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明显提高、质量明显提升、结构明显改善和农民明显增收”的目标,认真总结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工作经验。结合“两区”建设的实际和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补助环节有重点
  据了解,去年,农财资金在水稻产业中重点支持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和农田排灌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区域内土地流转、统一机械化作业、育供秧、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服务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对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所必需的机械设备、服务设施、易耗品及设备维护等进行扶持,对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的基础设施部分等进行重点补助。在水稻主产区,建立水稻苗情监测点。同时,支持功能区内农田排灌设施建设,包括沟渠及配套设施、排灌泵站等设施修复、配套和改造;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田间作业道、农机下田机坡,以及农电输电线路、变压器等农业安全用电设施等。
  木本油料产业重点支持良种与技术推广示范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良种推广示范、先进技术推广和生态与复合经营示范、技术培训、联系科技示范户等;支持林道、水利灌溉设施建设,主要是主干道、蓄水池等。
  鱼类产业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技术模式集成示范推广。补助资金重点扶持养殖塘高标准建设改造、产卵孵化育苗等繁育设施、道路改造、进排水沟渠建设、电力线路工程建设、供电配套设施、养殖机械、养殖水净化处理设施和底部增氧设施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原种引进、保种、试养,技术培训交流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