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杭州的“鱼篮子”让人羡

  □本报记者 金 茹
  一粒米里看世界,“菜篮子”里看生活。不管什么年代,吃都是人们的头等大事。从过去的图吃饱到现在的要吃好,人们对“菜篮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低脂肪、高蛋白质的水产品也越来越成为“马大嫂”们的首选。
  2011年开始,杭州市首次将水产品列入“菜篮子”工程建设项目,给予财政项目扶持,要求各地重点抓好鱼、虾、鳖、蟹等大宗水产养殖基地建设。近日,记者来到杭州萧山、余杭等地,看看这“鱼篮子”到底好不好拎。
产量质量有了保证
  要让大家的“菜篮子”拎得高兴,两个要素缺一不可,质量和价钱,质量要上去,价钱要下来。
  质量要上去,设施首先要跟上。南美白对虾在萧山有10万亩,产值达10亿元。杭州市农业局渔业处吴小兰介绍,虾的生长也是“靠天吃饭”的,最怕阴雨天,几天雨一下,酸碱度剧烈变化,虾就会产生应激反应,容易得病。
  设施可以改善鱼虾的生长环境,于是,杭州专门制定《水产菜篮子基地工程建设标准》,对列入“菜篮子”工程的水产基地,要求对照标准,全面改造老旧渔塘,推广实施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铺设底部增氧设施,以改善水质条件,提高养殖质量。
  杭州江滨水产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南美白对虾、虾仁等,目前有1000亩生产基地。总经理周林军告诉记者,2011年该公司已投入300多万元,将原来的老渔塘全部改造为每个15亩左右的标准塘,长宽比例都严格规划,误差不允许超过1米,并新增增氧机60套。
  鱼塘边,绿油油的油菜花迎风招展。周林军说,到4月底,鱼塘里就要投放南美白对虾苗了,为提高虾的质量,这次他准备了两套方案。一是大棚养殖减少虾苗量,基本减少一半,把养殖时间拉长,这样虽然成本增加了,但虾的质量提升了。另一个是露天养殖套养鮰鱼,这是周林军对鱼虾套养不同方案反复试验比对后选择的最佳模式,可以大大减少鱼虾病害,提高南美白对虾质量。
  价钱要下来,数量就一定要充足。2011年,杭州在集中产区建设规模化养殖基地10个、改造建设标准化生态型水产养殖池塘6000亩,大幅提高和保障了鱼、虾、鳖、蟹等大宗水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养殖效益。
  杭州市农业局副局长陈品南介绍,今年杭州有10个基地项目、9个高标准池塘改造项目被列为“菜篮子”立项项目。目前,19个项目已经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2012年,将开工建设22个基地。
  通过项目实施,去年,杭州“菜篮子”项目基地新增了水产品产量2154吨,增加产值6292万元,并累计向市场提供水产品9739吨,实现产值3.23亿元。
现代鱼塘风景独好
  如果说杭州大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个大花园,一点也不为过。在公司位于萧山区的1200亩基地中,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正在搭建的葡萄长廊时隐时现;青青的松柏中,一条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却是精心修建的小路,蜿蜒通向鱼塘;相邻鱼塘间,齐齐种满了各类苗木,连鱼塘半坡,都整齐划一地种满了防滑草。
  “基地95%的土地都利用上了,种蔬菜、种花卉、种苗木。”公司董事长张义钊50多岁,创办大洋公司前在金融部门工作,理念新颖,“精打细算”也毫不含糊。
  张义钊非常自信,他告诉记者,大洋公司从创办起就着力于“精”字,被列为杭州市“菜篮子”建设项目后,更是重优重好,去年共新建了120亩钢架养殖大棚,1070亩水产养殖面积总产量达到531吨,比上年增加近20%。生产的鱼、虾、鳖错季上市,大大延长了销售时间。
  但虾多了,污染也大了起来,张义钊对如何实现“零排放”整整研究了两年,去年结合“菜篮子”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他开始对基地内的120亩河道进行整治。
  在基地边上,张义钊兴奋地比划着说,这里将建3个沉淀净化池,通过正在铺设的2000米长管道,基地内所有鱼塘的养殖尾水都集中排放到这里。池中将放养鲢鱼、鳙鱼、鲫鱼、甲鱼等,水在池中经过净化,就会排放到过滤池,过滤池里种有水上花卉、蔬菜等,通过根系净化后,再排放到河道中。
  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是杭州“菜篮子”工程实施的另一个重要目标。通过“菜篮子”基地建设,杭州每年有9000余吨优质水产品供应市场,同时,各地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杭州这个美丽城市的生态环境。
  千岛湖水甘甜味美,当地中华鳖“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探索的水底种草、水中养殖鱼鳖、水面种稻的稻、鳖共生养殖模式,利用鳖摄食水稻害虫,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率,生态效益明显。淳安千岛湖发展公司通过项目建设,大大提高了鲢、鳙鱼种培育能力,使千岛湖中鲢、鳙鱼数量保持在合理范围,起到了保护水质、优化水体的效果,确保了千岛湖水体始终符合国家一级地表水水质标准。
企业发展科学规范
  产业的有效提升需要相应的科学管理配套。通过“菜篮子”工程建设,位于余杭区的杭州白荡洋淡水鱼专业合作社去年基地全部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并和杭州几家幼儿园签订了供销订单。
  社长徐建荣介绍说,他们的合作社管理完全参照了企业规范,人员各私其职,像他就只管销售,内部事务及技术都由他人负责。2011年,白荡洋合作社被认定为浙江省示范性渔业专业合作社,并先后在杭州、上海、苏州等地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
  而在大洋公司,张义钊却是以一颗“超脱”的心管理着公司。为了确保“菜篮子”工程的顺利实施,大洋公司专门成立了实施小组,张义钊任组长,组员由公司管理人员担任。张义钊介绍,公司管理人员对自己负责的部门都有绝对的“权威”,包括人员安排、技术指导等,自己只是起协调作用。
  大洋公司开放的心态让每个员工都成了“家”里的一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结合“菜篮子”工程,公司已逐步建立起了水产苗种区、设施养殖区、生态养殖区、花卉苗木区等,去年实现产值2742万元,利润600万元,并向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的南美白对虾苗6.2亿尾,辐射面积1.2万亩,带动农户120户以上。
  陈品南介绍说,自杭州实施“菜篮子”基地建设项目以来,社会、生态效益都十分明显,基地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同时,还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组织农户养殖,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模式,不仅保证水产品产量、质量,还很好地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也使养殖户获得较好经济效益。此外,有些基地推行的生态环保养殖生产模式,有力地推进了有机农业、环保、旅游业、制水业、食品饮料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记者还了解到,通过“菜篮子”工程建设,杭州的不少水产品企业还加快了向高附加值产品迈进的步伐。如江滨公司就专门建立了水产品研发团队,开始了自主研发和创新之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