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三“品”安吉白茶

  □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有一种茶,兰花般美丽,白玉般洁润;有一种茶,千年沉寂无人知,一朝香韵惊世界……她,就是安吉白茶。
  虽叫安吉白茶,其实是真正的绿茶。4月9日,第四届安吉白茶开采节在当地溪龙国家级万亩白茶现代园区内拉开序幕。在接下去的10多天里,安吉10万亩白茶全面进入盛产期,产量可达1000余吨,年销售收入将超11亿元。
  茶香萦绕下,记者有幸细细品味了安吉白茶的鲜爽甘醇,领略了那一丝如“淡竹积雪”的清冷之韵……
一“品”安吉白茶:奇特品种,沁香幽幽
  时下,提起安吉白茶,喜欢喝茶的人往往会这样评价:绿茶中的上品啊!不过,如果时光倒流30年,你再做个调查:“知道安吉白茶吗?”相信大家都会茫然地摇摇头。“30年前,安吉白茶只是深山中的孤茶一株!”安吉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赖建红告诉记者。
  1982年,安吉科研人员在进行茶树资源普查时,从天荒坪镇大溪村一位百岁老人口中得知,村中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有一棵野生茶树,相传树龄已有千年。这株树甚是奇特,芽叶呈玉白色。
  科研人员找到奇树,采下叶片带回化验。结果让大家大吃一惊:这种茶叶氨基酸含量高达6.25%―10.6%,是普通绿茶的3―5倍,而氨基酸含量中茶氨酸又占了50%以上。这种罕见的高氨低酚特性,不仅使茶叶香浓味鲜,还将茶叶的降血压、护肝等功效数倍放大。
  经过4年攻关,一批幼苗终于扦插存活了。因为这些茶树叶片银白,便名之为“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作为一种全新的茶种,想要推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营自主权掌握在农民手里,靠行政命令显然行不通,我们决定通过提供服务、出台政策等加以引导。”时任安吉县溪龙乡乡长的叶海珍回忆道。
  农民没钱买茶苗,乡政府给予补贴,种3亩以上,每亩给150元补贴;农民不懂栽培技术,乡政府从中国茶科所、浙江大学请来专家上课培训,还给参训农民每人每天10元补贴……到1998年底,溪龙乡千亩茶园如期完成。
  安吉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推广溪龙经验:2001年;安吉白茶种植面积突破万亩;2004年,蹿升至5万亩;到2011年,安吉白茶种植面积已接近10万亩。白茶产业让安吉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近3000元。
二“品”安吉白茶:如玉品质,鲜爽甘醇
  要想让白茶真正带动农民致富,仅靠面积和产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靠“超强超硬”的品质。
  赖建红介绍,当地的天目山和龙王山将安吉团拱成了一个类似畚箕状的盆地,沿畚箕口扶摇而上的气流在爬坡过程中往往遇冷凝霜,特殊的地形赋予了当地独特的小气候:无霜期短,冬季低温时间长,空气相对湿度达84%,直射的蓝紫光较少。这样的气候不仅有利于植物中氨基酸等氮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还形成了植物独有的返白过程和物质代谢的遗传特性。同时,安吉的土壤中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钾、镁等微量元素。
  这两种因素叠加,安吉白茶便有了与其他产地茶叶迥然不同的特点:汁液丰沛,香味浓郁,清幽沁心。在本届开茶节上,溪龙乡大山坞茶厂出产的大山坞牌安吉白茶被贴上了气候品质认证“优”字的标签,这张安吉白茶的首张气候品质“身份证”,意味着安吉白茶成为了全省首批拥有气候品质认证的特色优质农产品。
  尽管安吉白茶“天生丽质”,但安吉人丝毫没有懈怠。县里规定,只有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地区才能种植白茶:一是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肥力和丰富营养元素的土壤;二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海拔和适宜的坡度、坡向、气候。
  白茶四周的树种也有严格规定:必须种植桂树或香樟,因为这两种嘉木能渗发出幽香,对提高茶叶品质大有裨益。
  而对于茶叶制作,当地的要求更是苛刻。在大山坞茶场茶叶制作车间的墙上,记者看到县里颁布的生产工艺规程:“茶叶加工厂必须建在地势高、空气新鲜、远离居民区的所在;盛放鲜叶和干茶的器具必须是毛竹、木材等天然材料;杀青机、理条机、烘干机必须使用不锈钢器具。”
三“品”安吉白茶:驰名品牌,香飘万里
  创牌难,保牌就更难,安吉人在呵护白茶的品牌上,可谓是不遗余力。
  在品牌建设的初始阶段,安吉县采取双商标管理模式,即“安吉白茶”商标+企业商标这样的母子商标。
  经过几年时间建设,安吉白茶逐渐成为浙江茶叶市场中最具影响力的区域品牌之一。
  为了更好更快地提高安吉白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安吉县采取了一系列举措。2001年,安吉白茶获得原产地保护证明商标;2003年,安吉白茶街竣工;2004年,安吉白茶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8年,在上海豫园商城举行的安吉白茶拍卖会上,50克安吉白茶极品拍出了5万元高价。为了不让假冒白茶在市场上出现,从2010年开始,安吉白茶质量追溯体系全面覆盖,所有销售的安吉白茶都会在包装盒上打上防伪标识。
  今年3月28日,安吉县8家通过国家农业部的GAP认证的茶叶企业自发成立了安吉白茶产业联盟。“安吉白茶要强强联合,朝着集团化方向发展。”产业联盟理事长许万富介绍。据悉,联盟成立后,将引导成员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同时,联盟执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商标管理、基地管理标准、生产加工标准、产品等级分类及价格、质量追溯体系、对外品牌拓展与营销。
  如今,安吉白茶光芒四射:2007年安吉白茶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08年安吉白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截至目前,安吉白茶先后获得400多项国内外大奖。2010年,安吉“宋茗”白茶更是与法国卢浮宫建立协作关系,成为卢浮宫接待贵宾的礼品茶,香飘世界艺术殿堂。今年,安吉“大山坞”白茶品牌评估价值达到了2.15亿元。
  30年磨练,安吉白茶已浓墨重彩地书写了我国茶史传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