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就业

田头也现“用工荒”

  招工难、“用工荒”已不再是企业独有的现象。在这春耕备耕时节,台州路桥、杭州萧山等地的一些种粮大户、苗木大户也直呼“人难招”。
60岁老农成主力
  3月末,在路桥蓬街镇种粮大户王跃勇的育秧生产间里,12名帮工在育好最后一批早稻种子后,打算收拾一下就赶赴金清,那边还有一单西蓝花收割的扫尾工作。
  这批帮工也算是王跃勇的老熟人,每年这个时候,帮工们就会提早被王跃勇“预订”。
  在生产间里,王跃勇向笔者唠起了最近几年逐渐出现的“招工难”现象。
  “每年即使提早预订,也经常人手不够。春耕时需要十六七人,夏收时至少需要50名帮工。”王跃勇说,现在手头的帮工名单“缩水”严重。
  “即便有人,劳务价格也是年年增高。像今年的备耕,人均每天要110元,比去年涨了20元。估计等到今年7月份左右夏收时,价格还会上升。”王跃勇根据目前的形势估计。
  人工工资的上涨,加上柴油价格上涨等因素,王跃勇说,今年每亩早稻的成本较去年上涨了150多元。
  谈到“招工难”的原因,王跃勇认为,种田终究还是份体力活,年轻人不愿意干。“目前在田头做帮工的,年龄都在60岁左右。这部分人群大半辈子都“趴”在田里,只有耕作的经验,也只赚田里的钱。而年轻人有更多的想法,不愿意再走父辈的路。”
  王跃勇说:“帮工早上入田劳作,晚上就与种植户结完工钱,这里忙完转战下一家,属于短期性的雇佣。不像在工厂里,能签订合同予以保障。这可能是年轻人宁愿在工厂里少挣些,也不愿意到田头做帮工的主要原因之一。”
日薪200元难觅短工
  天气日渐转暖,是给苗木施肥促生长的最好时节。在萧山新街镇,不少苗农白天地里干活,晚上嫁接苗木,忙得马不停蹄,但仍顾不过来。一些苗农开出日薪200元,提供一顿正餐的条件,还是难以雇到足够的人手。
  3月22日,新街镇江南村的高长宝租用了一辆拖拉机,将满满一车化肥拖往义蓬镇的一块苗地上,为那里的350多亩苗木施上今年第一批肥料。这时,在苗木地上,10多名帮工已忙开了:有的拌肥,有的施肥,还有几个女工用扫把将施在苗木上的肥料轻轻扫落。安徽籍帮工小何高兴地说,“今天,高老板给我们每人200元的工资,是以往的2倍。”站在一旁的高长宝告诉笔者,时下天气日渐转暖,是施肥促生长的好时节,要早点动手。他提前10多天,便打电话联系帮忙的短工,惟恐联系晚了雇不到人。
  盛东村的严张校在益农有100多亩地,在他看来,前段时间连续低温多雨,有点耽误农事。所以,天一放晴,他就雇了拖拉机进行翻耕。严张校说,在3月底前,这100多亩地上全部要种上红叶石楠。因季节紧,所以他每天雇了20多名帮工,短工的工钱自然是“水涨船高”。尽管这样,严张校还是很庆幸,“好在这几个人是我常年的帮手。现在很多人忙不过来,却招不足人。”
  除了白天地里忙碌需要招帮工,晚上在家嫁接苗木同样需要人帮忙。盈中村施兴忠每天晚上与妻子要嫁接4000棵龙柏苗,他说,“规模小,还可以自己嫁接;规模一大,也要请人帮忙才忙得过来。”
  於徐阳 应长根 徐文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