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余文胜 本报记者 俞廷尚
本报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作为农业科技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机科技的创新与应用迎来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近日,省农机局决定在全省农机系统开展“五大行动”,加快推进我省农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我省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大行动。在推进水稻、油菜、茶叶、畜牧养殖等领域的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引导各类新技术、新装备在示范区内集成与示范。省农机局将重点抓好龙游县全国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建设,各市将围绕农业“两区”建设,选择1-2个主攻方向,培育发展几个区域特色明显、融合机制长效、示范带动力强的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片区。
——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大行动。大力推进以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的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力争全年新增省级农机化示范创建县(市、区)2个、示范镇(乡、街道)20个、示范村50个,建设粮食生产和特色主导产业机械化示范基地30个。在主推技术上,重点抓好水稻规格化育秧和机插秧技术、油菜机械化播种及收获技术、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上,围绕我省十大主导产业,加速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与机具以及设施农业设备的研发创新、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提升主导产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
——开展农机化质量提升大行动。建立农机试验鉴定基地,扩大农机产品检测范围,提升农机鉴定服务能力。强化农机产品质量调查与监督,促进产品性能改进和质量提高,净化农机产品流通市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在继续引导帮助生产企业加强农机产品标准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农机作业标准化建设力度,提升农机作业质量水平,力争全年制修订各类农机标准30个。
——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省、市、县三级联动,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开展农机化管理和科技人员培训,计划全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0万人次以上,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2000人次以上,努力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的农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
——开展农机化科技普及大行动。组织开展“千社万机”强服务行动,构建“专家+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服务机制,及时解决农民生产技术难题。在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实施中实行“农机科技技术人员包村包社联户”制度,开展全方位科技服务,实施一批项目,培养一批农机化技术人才,提升一批农民技术素质,提高一方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水平。此外,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还将通过举办新型农机装备展示、演示等活动,促进新型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