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以来,我省各地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适宜,十分有利早稻播种和秧苗生长。为此,省农业厅专家提醒广大粮农,对播种期较早尤其播种量较高的机插秧苗,要防止秧苗徒长和产生大量落脚秧苗,采取以下措施强化管理。
1、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根据未来3天较为准确的短期天气预报和未来4—7天天气趋势,确定直播早稻播种或移栽稻移栽日期,及时调控苗床温度和水分。
2、抓紧播种直播早稻。要利用气温较高的有利条件尽早播种,防止播种过迟延缓成熟期进而影响晚稻生产。
3、调控苗床温度和水分。根据不同叶龄期最适、最高温度指标及天气变化,及时调控苗床温度和水分。遇倒春寒时采取盖膜或灌水护苗等措施,防止烂秧;如遇到连续低温过后睛天时,要提早开口通风,并浇喷PH4.5的酸水,防止出现立枯病。气温偏高时及时揭膜通风和适度控制水分,防止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播种后到第一完全叶露尖,重点是促进种子根伸长、长粗,最适温度25℃—28℃,如遇33℃以上高温,应开棚通风降温。在浇足底水的前提下,一般不浇水。
第一完全叶伸长期,重点是控制第1叶鞘高度不超过3厘米,地下部促发鞘叶节5条根系。从2叶露尖到3叶展开,重点是要控制第2叶鞘高在4厘米左右,第3叶鞘高在5厘米左右,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8条根健壮生长。叶龄1.1—2.1,苗尖下1厘米处最适温度22℃—25℃,控制最高温度不宜超过28℃。叶龄2.1—3.1苗尖下1厘米处温度控制在22℃,最高不超过25℃。
水分管理要注意“三看”浇水,如早晚叶尖吐水珠小(或少),午间新叶卷曲,床土发白,要在早晨浇水,1次浇足。从移栽前3—4天开始,在不使秧苗蔫萎的前提下,进一步控制秧田水分,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同时做好带肥带药工作,秧苗叶色偏黄的在移栽前3天施起身肥,每亩秧田用2—3公斤尿素兑水400公斤喷施。
4、适时适龄移栽。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时可以开始插秧。4月10日开始至4月22日,一旦天气预报未来7天天气适宜,对叶龄达到2.2叶至3.5叶、苗高12—13厘米的机插秧苗应及时移栽。力争在4月25日前结束早稻移栽,促进早扎根、早分蘖,不仅有利增产,还有提早成熟作用,利于晚稻早种增产。
至少在移栽前3天,进行揭膜炼苗,使秧苗逐渐适应气候变化。短龄早种后秧苗分蘖节位降低,大田有效分蘖期增加,因此可以适当降低基本苗。4月中旬移栽的每亩大田用种量可在4公斤内,每亩基本苗7~8万。
秧苗栽插后,灌水保温护苗。活棵返青后,晴天白天保持满沟水,露出畦面增温,促进扎根和分蘖,夜间温度低于12℃时灌水保温。有效分蘖期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应避免在大风大雨或低温阴雨天气移栽。移栽后如低温或大风干燥天气,及时灌3—5厘米深的水层保温保湿,防止死苗。抛栽田块抛后立苗前遇中到大雨天气,雨前灌3厘米深的水层护苗,并开好平水缺,防止雨水冲刷倒苗。当苗数达到有效穗数苗的80%时及时搁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
沈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