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高考就要来临,考生铆足了劲开始冲刺,却发现生理、心理均不给力。教育专家称,在高考冲刺中,考生到达了身体体能极限,会出现厌学、烦躁、成绩下降等现象,这一现象称为心理高原期。那么考生该如何走出心理高原期呢?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有的考生喜欢和同学在学习时间的长度上较劲,一听说同学熬夜熬得比自己晚就着急,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此时应该开始调整生物钟,考生的学习时间安排要与考试同步。人的生物钟调整大约需要10天,现在晚上睡眠时间应定在10点左右,逐步把大脑的兴奋点转移到上下午考试的黄金时间,以防考试时“发蒙”。
调整好心理状态
高考越来越近,有些考生的脑子却反复出现一些与高考无关的信息和奇怪的镜头,自己强迫它不出现反而更严重。有时看完一行字后,担心记不住不自觉地一遍又一遍地看。以致情绪越来越低,面对高考却提不起精神。考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咨询心理医生,同时进行心理放松训练,使自己的心理达到一个平衡状态。重新评估自己,多看自己的优点,充分相信自己,少和别人比较。平时多参加一些运动,如慢跑、散步等。
家长应调整关注孩子的方式
有些学生成绩一直不错,几次模拟考试均接近预估的重点大学分数线。但因为担心万一没考好,对不起父母,以致心情焦躁、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滑,并且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孩子产生强烈的报答心理,内心冲突大,根源来自家长,此时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一定要切合孩子的实际,包括孩子学习的真实水平、个性特征和心理素质等,对孩子多一点理解,减少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家长不要去讨论进哪一所学校,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家长就满意了。但也不要一味地避而不谈,那样也会对孩子造成压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很有必要。 刘辉 陈嘉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