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农民信箱

一批经济新规5月起实施

  5月1日起,一批经济领域的新法规和新政策正式施行。其中,快递“先验货后签收”、中小学校车最多乘坐56人等新规备受关注。
《快递服务》明确“先验货后签收”
  《快递服务》系列国家标准在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明确规定了“先验货后签收”、“跨省超7天算彻底延误”、“文明分拣”等,并规定寄包裹时快递员有权开箱验视。
  新国标规定,对于代收货款快件,网络购物、电视购物和邮购等快件,收件人可打开包裹,先验收内件再签收。彻底延误的快件,快递服务组织应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赔偿。同城快件为3个日历天,省内异地和跨省快件为7个日历天。新规还规定,对交寄的包裹和印刷品,快递公司收寄时应当场验视内件,寄件人拒绝验视的,可不予收寄。
中小学校车最多乘坐56人
  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的校车新国标《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专用校车学生坐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也于5月1日起实施。两项新国标均为强制性技术标准。
  按照新国标,幼儿专用校车的最大乘员数应不超过45人;中小学生专用校车的最大乘员数应不超过56人。新国标将校车分为轻型和大中型两种,校车车高不得大于3.7米,不得设置车外行李架,铰接客车和双层客车都不能作为专用校车使用。专用校车应只有一个乘客门并位于右侧前后轮之间,为方便撤离和车外救助,车辆的左侧、右侧应至少各有一个出口。车内空气质量必须达标;要安装具有卫星定位功能的行驶记录仪和车内车外录像监控系统。
53种消化类药品降价
  从5月1日起,53个品种的消化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平均下调17%。其中高价药品平均降幅22%,预计每年可减轻消费者负担30多亿元。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改革力度,研究适应医改新形势要求的药品价格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防止非法添加
  修改后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5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特别加强了对自配饲料的管理,规定养殖者使用自行配制的饲料的,应当遵守自行配制饲料使用规范,不得对外提供。
浙江全面规范“临保食品”销售行为
  近日,省工商局出台《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全面规范“临保食品”的销售行为。
  按照规定,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临近保质期为45天;保质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临近保质期为30天;保质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临近保质期为20天;保质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10天;保质期在10天以上不足3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2天;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临近保质期为1天;国家有关标准允许不标明保质期的食品,不设临近保质期。
  《临保食品管理制度》要求食品经营者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食品临近保质期标准,同时还要在醒目位置提醒消费者注意查看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日期。
  不少消费者在日常购物中碰到过商家搞促销,把临近保质期的食品作为赠品,并将其与正常保质期食品捆绑在一起销售的情况。捆绑时,生产日期“恰好”叠在一起,或者“恰好”把“买一送一”的粘纸粘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上面,让消费者无法现场查看。消费者买回家后发现赠送的食品已临近保质期,但因为还在保质期内又没办法退。针对这种行为,《临保食品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捆绑搭售的食品临近保质期的,必须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不得隐藏该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本报综合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