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黄牛党“破解”实名制,问题不在技术

  4月28日,“五一”小长假前夕的北京西站,已是人流如潮。记者在一列队伍后面刚站定,一名票贩子就问记者:“西安、太原、银川,您去吗?各地票都有,不用排队。”记者不禁感到诧异,实名制实行之初,铁路部门曾表示,实名制能有效遏制倒卖车票的违法行为。如今,黄牛党为何又卷土重来?
  在反倒票以及缓解一票难求等问题上,铁道部已搞过很多技术尝试,但当实名制购票技术再遭黄牛党“破解”之后,最需要研究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管理体制与管理决心或者诚意的问题。以北京西站、济南车站卷土重来的倒票情况看,不是实名制技术手段不足以防范倒票,而是技术并未全部派上用场,相关制度形同虚设。
  用别人的身份证也能买票,验票则是一晃而过。冒名乘车居然畅通无阻……这些问题与防范倒票的技术手段几乎无关。再高级的技术,面对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都只能甘拜下风。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不是缺少防倒票的制度与技术,而是对制度的坚守,以及对失职责任、内外勾结等违法行为管理与查处的无力。
  历年春运暑运及小长假期间,媒体与网络曝光的明目张胆的倒票情况,一些深层疑点都被指向铁路内部,比如售票窗口的第一张车票即被“秒杀”,而相关部门和人员又都支支吾吾。甚至,旅客、网友发到网上的视频证据,也都被铁路相关部门以“专业解释”澄清,而所谓“澄清”往往经不起推敲,不能服人,可相关部门又懒得作进一步回应。于是公众的“误解”也愈深。
  济南车站的黄牛党称,“我干这行多少年了,哪怕真被查了我也能打招呼让你上车。”黄牛之说虽不知真假,但他们的底气与“能上车”的事实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马涤明/文 2012年5月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