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袁 卫
今天是第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我省是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省份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省干旱、洪涝、风雹、台风、低温冷冻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均有发生,累计受灾人口750.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53.5千公顷,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8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连续的低温、阴雨、寡照也对冬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那么,我省自然灾害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今年,哪些自然灾害应该特别引起我们重视?我省又将采取哪些防灾措施呢?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有关部门。
14种气象灾害,我省就有13种
气象灾害是我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我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是全国气象灾害多发易发频发的省份之一,主要有三个特点:首先是灾害种类多,在全部的14种气象灾害中,除了沙尘暴,其余的13种都会出现在我省,包括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和道路结冰;其次是灾害频率高,我省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气象灾害,区域性暴雨过程年均达5次,各地雷暴日数平均有50-60天;三是灾害影响重,我省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年平均达130多亿元,严重时高达400亿-500亿元。
今年气象灾害总体重于去年
虽然今年才过去4个多月,但气象灾害却频繁“光顾”我省,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降水天数多,今年1-4月份121天中有70个雨日,比常年同期偏多40%,为1951年以来第3位;二是阴雨寡照历史罕见,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1月到3月上旬,只有100小时,为有历史同期最少;三是局部强对流天气严重,今年以来我省发生了4次较明显的强对流天气过程,不少地区出现了短历时暴雨、雷暴、冰雹等天气,对设施农业、建筑工地等造成一定损失。另外,今年我省还出现了17次大雾天气,对交通、航运等造成明显影响。
省气象局分析指出,今年3月,影响全球的“拉尼娜”事件已经结束,但“拉尼娜”的结束年,往往也是气象灾害多发、易发年。所以,据省气象台预测,我省今年的气象灾害总体上比去年重,为中等偏重年景,前期出现的天气异常情况也反映出,今年我省气候存在复杂多变的特点,更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
台风严重影响我省的概率增大
台风是夏季影响我省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影响我省的台风年均有3.4个,而我省已连续4年没有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了。所以,省气象台预计,今年台风直接登陆或严重影响我省的概率增大,因此我省要加强防御台风灾害的各项工作。
今年梅雨期,区域性强暴雨造成地质灾害可能性大。今年1-4月的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导致我省汛前江河水位普遍偏高,引发了局部地区发生山体滑坡等灾害。而据预计,今年梅汛期我省仍可能多暴雨,突发性强暴雨可能较严重。为此,省国土资源厅提醒,各地要密切关注区域性强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地质灾害,特别是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农村地区,更要充分做好应对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范准备。
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是关键
近年来,我省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仅去年一年,我省就新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34个,创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创建首批“浙江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24个;举办村级灾害信息员培训班83期,培训1.32万人,新建、改扩建避灾安置场所2319个;安排地质灾害工程勘查治理项目105个,补助资金4453万元,安排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项目254个,搬迁2564户。
自然灾害虽很难消除,但可以通过科学防控来减低损失。而树立公众防灾意识,提高减灾本领是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为此,今年,国家减灾委员会将2012“防灾减灾日”宣传周主题定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省减灾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将紧贴公众需求,着力推进防灾减灾文化建设,认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在5月12日“防灾减灾日”当天,省减灾委和杭州市减灾委将联合在杭州西城广场举办大型广场宣传活动,现场组织1000余人开展防灾减灾知识主题宣传、咨询和应急疏散演练。同时,我省还将在全国科普日、世界气象日、全国消防日、全国科技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中重点部署防灾减灾相关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力争在全省范围内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进一步营造防灾减灾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