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争当农田水利重点县

县长摩拳擦掌比“吆喝”

  □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本报讯 5月25日,全省推选第四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现场陈述评议会在杭召开,跟前三批评议会一样,当天,来自我省20个县(市、区)的县长们,鼓足了劲向现场评委展现自己的县(市、区)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成就和迫切要求,县长们精彩的演讲,将现场气氛推向一个个高潮。
  由于陈述要求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否则会被扣掉不少评议分,衢州市柯城区区长徐延山坦言自己演讲时有些紧张,“一直在看手表,生怕超出时间。”他告诉记者,柯城今年第一次参加申报重点县,但柯城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已取得显著成效,近日,《柯城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修编〉》(2011-2020)完成了编制并通过审查,该规划总投资约11亿元,预计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16.0357万亩,可获得年效益1358万元,项目全部实施后,使受益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0%,将有效地提高柯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活水平。但在小型农田水利上,柯城区仍需要中央予以更多的支持,“所以,这次我们一定要尽全力争取!”
  据了解,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采取一次申报、分3年实施的方式,列入中央、省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实行集中投入、重点支持和整体推进。每个项目通过3年的实施,基本完成县域范围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加强。
  近年来,我省创新选拔机制,通过竞争立项的方式,明明白白地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高、需求性大而迫切的县(市、区)推选为重点县,增加了立项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举使得财政资金从“以往下级被动接收”转变为“下级主动要求”;项目建设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从“省级主动”转变为“省县联动”,县级政府抓好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都得到了充分调动。
  当天下午,由来自省财政、水利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公布了评审结果,莲都、景宁和泰顺3个县(市、区)分获综合得分前三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