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采摘游越来越受消费者喜欢,也给农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如何做大做强,破解困局呢?在衢州,一些业内人士纷纷表示,采摘游需要扩大知名度,形成一定的集群效应,以吸引更多外来游客。
多渠道宣传打响知名度
“除了下半年的橘子采摘,外地游客到衢州采摘游的并不多。其实衢州特色蔬果还是比较多的,只要合理引导,加大宣传,完全可以发展成一定规模的采摘游项目。”飞扬旅行社总经理黄美媛表示,衢州的采摘游项目普遍小而分散,而且不是很规范,比如说,采摘游的入园价、销售价等定价比较随意,这当然难以融入旅游市场。
搜索省内比较知名的采摘游项目,可以看到这些地方的采摘游不仅宣传力度大,还主动出击,推销自己。“外地的采摘游已经形成一定知名度,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规范。像建德的草莓、余姚的杨梅种植户,他们会主动联系我们衢州的旅行社,而且那边的操作也相对规范,会将价格及时告知,而不是随便变动。”黄美媛认为,衢州本地农户有市场意识,但不知道如何推销自己,主动与旅行社联系的不多。
规范采摘游配套要跟上
衢州的采摘游,大多是单个农户组织的,难以形成集群效应,也很难得到大的发展。走访中笔者发现,单纯的采摘活动作为旅游主要内容,稍显单调。采摘园的基础设施还不多,休息的椅子、商店等服务设施还跟不上。不少采摘园名为采摘园,其实还只是农户家里的普通果园。
上周末,刚去杜泽采摘枇杷的市民何建兵说,现在衢州市一些地方采摘游发展起来了,但吃饭、休闲等配套设施还比较滞后。“我到农户家里去采枇杷,就是采了之后称一下多少斤,然后就走了,很难吸引我再来这里游玩。”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要解决这个发展难题,还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政府部门可以引导农户统一经营,规范定价,并配套相应的设施,使采摘游更加成熟。”衢州市区一家旅行社负责人说。“采摘游是一个政府引导、农民受益的事情,没有政府引导,农民个人很难办成大事。”新世纪旅游公司总经理吴飞说。
开化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应挺认为,采摘游应该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把农业和旅游、文化和休闲进行整合。“比如你在赏花的同时还可以垂钓,也可以吃农家菜,小孩子还有小公园可以游玩,甚至还可以住宿,这样可以增加游客的参与度。游客停留的时间延长了,就会拉动餐饮、住宿、娱乐等多方面的收入。采摘游既能拉动旅游经济,又能使农民增收,如果衢州的采摘游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政府部门也适当引导,采摘游一定能发展得更好。”
祝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