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描绘浙江现代农业新画卷

——农业“两区”千里行侧记

  □本报记者 陈鎏琰
  全省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日前在湖州落下帷幕,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在农业“两区”这片热土上,新型农业主体茁壮成长,大显身手,现代农业发展突飞猛进,农业科技应用日新月异。近日,记者跟随农业“两区”千里行采访组,来到我省上虞、海盐、三门等地,亲身实地感受农业“两区”为浙江现代农业,特别是农业主体带来的惊喜的变化。
“两区”让现代农业有了施展空间
  最近,海盐县宏亮农场主张冯良正筹划着给自己种的大米打品牌,取名字。他说,注册品牌后,能进超市,利润也会更丰厚。海盐县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张冯良是海盐县第一个农场主,培育现代农场主是当地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农业规模经营的首选方式。
  张冯良一直在家务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通过承包土地成了种粮大户。他告诉记者:“过去想承包50亩以上的连片土地非常困难,今年借着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东风,我承包了近300亩的连片土地。”目前,“宏亮农场”已投入60余万元,购置了崭新的中小型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系列农机设备,聘用管理员4人。
  从去年开始,海盐县、镇、村三级相继建起了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并制定相关政策,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里逐步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流转。除此之外,海盐县还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大做文章,2010年以来,全县功能区范围内新建渠道90.9公里,修复渠道44.4公里,新建机耕路45.0公里,修建机埠21座、下田坡200余处,基本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粮食稳产抗灾水平大幅提高。
  三门万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焕真,一直致力于将台湾农业优秀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到三门县,“我很早就有一个想法,就是成立一个浙台农技交流实训中心,在兼顾农业发展的同时,采用台湾先进的培训模式,通过培训和实践相结合,为农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领骨干。”陈焕真告诉记者,之前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土地,无法实现这个想法。去年,三门县现代农业园区在规划之初,就为陈焕真专门划出了一块近1400亩的区域,让其发展实训中心。目前,万穗公司已经开始规划建设1000亩种植型产业区、300亩产销班推广区和71亩的农业培训中心实验区。“到了明年,第一批学员就能在实训中心正式学习了!”陈焕真兴奋地告诉记者。
(下转第2版)
  总规划面积2万多亩、要素高度集聚、功能有机融合的三门县现代农业园区,在规划之初就成为工商资本追逐的“新热土”。
  在该县春日葡萄精品园,200亩葡萄架基本搭建完毕,葡萄植株也已成活,今年即可采摘。园主陈中专是第一个入驻园区的投资者,他在宁波等地有10多年的农业观光园经营经验,看到县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后,他认为这里更能施展拳脚。“葡萄是我的主打水果,我还打算种植10多个水果品种,包括20多亩草莓、10多亩果桑、50多亩水蜜桃及橘子、樱桃等。去年已经投入400多万元,今年已有市民到这里来观光,1月摘草莓,4月采果桑,6月摘葡萄……”陈中专说。
  在神州虾蟹集约化养殖精品园,工人们正在焊接顶棚。三门县神州农业开发公司已在这里投入上千万元,一个现代化养殖区基本成型。据了解,该公司已经与浙江海洋学院合作,并将进入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同样,咸洋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咸洋对农业园区提供的政策和服务也相当满意:“这里的基础设施搞得很快。以往因道路问题,橘子不能快速运出去,部分只能烂在地里。现在我能快速将橘子运走,实现丰产又增收。”截至2011年,园区已引进企业和合作社8家,共计投资5000万元。
“两区”科技创新惊喜不断
  作为萧山区临浦镇十大生态农业园区之一的杭州美人紫农业开发公司,这几天正在加紧沼气综合利用工程的建设。据该公司负责人沈月芳介绍,该项目按照存栏3500头生猪养殖场规模,建设日处理污水35吨、粪便10.5吨的沼气工程一座,采用猪尿粪全部进入厌氧池进行厌氧发酵的工艺方法,力求使沼气产量最大化,同时得到高效有机肥料,在减少投资和运行费用的同时实现收益最大化。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预计生产沼气6万立方米,可向200亩优质葡萄大棚集中供暖、600亩土地应用沼渣沼液。
  位于德清县武康镇的湘溪现代农业园区内,牧歌铁皮石斛精品园的140亩现代化设施大棚连片成串,这是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智能计算机控制系统温室大棚,1.2万平方米智能化连栋温室,投资1500万元建成。“雨水都可以收集起来灌溉。”负责人虞儒雷介绍,园区采用精细化、规模化及标准化种植模式,完全模拟野生栽培环境。虞儒雷指着基地西侧的一块空地说,将在目前1万多平方米大棚的基础上再新建2万平方米连栋温室,将牧歌铁皮石斛精品园打造成具有生态型、观赏性和科普性的农业园。
  农业特色园区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粮食生产功能区是不是就是传统的耕作模式加上简单的机械化?武康镇双燕村粮食生产功能区给出了答案:同样要科技创新。这个县级示范性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与浙江大学农学院技术合作,重点推广稻、鳝(鳖)轮作和稻、蔬(果)连作等创新模式,两年黄鳝一年稻、种好水稻种果蔬,最终利用效率达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