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药监局日前下发通知,新生儿和1岁以下儿童禁用小儿氨酚烷胺颗粒等三类药,一些儿童感冒药也因此下架。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全社会关注。
我国14岁以下儿童有2.2亿人,虽然目前我国批准注册的药品基本可以满足治疗儿童常见病的需要,但监测表明,目前儿童用药大多存在品种少、剂量“含糊不清”、用药不当等多种隐患。
记者先后走访了北京多家药店发现,儿童用药存在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等问题。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说,我国14岁以下儿童约2.2亿人,但儿科医生仅6.1万人,儿科“缺医少药”问题十分严重。国家食药监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不足60种,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范浩信表示,由于缺少儿童药物,长期以来,儿童在治疗时常被当做“缩小版的成人”使用药物,造成儿童服药引发的不良反应率接近成人的2倍。专家指出,在当前儿童专用药本身就短缺的情况下,儿童用药还存在“忽视配伍禁忌”、“服用成人药”、“凭感觉用药”三大误区。范浩信指出,由于缺乏临床试验基础,在我国的儿童用药中,有50%左右是以成人用药减半对儿童使用,忽视了儿童特殊的生理条件。
成本高、投入大、风险高也是影响众多药企研发儿童用药的主要原因。华北制药市场部高级总监高明贤表示,儿童用药研发周期长,很多药品需要做一期、二期、三期临床实验。如果在儿童身上做抗病毒、抗菌类药物的实验,成本和风险都非常高。一些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和儿科主任认为,国家应在药品研发的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鼓励药企研发、生产更多适用于儿童的药品。同时,建立儿童用药再评价系统,利用现有药物资源,通过安全性、有效性、服用剂量等评价,使更多的上市药品合理应用于儿童,满足临床需求。
(摘自《北京晨报》刘巍/文2012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