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鄞州区,种粮大户许跃进是当地有名的机插能手。每到机插时节,他培育的机插秧苗总是粗壮均匀,根系发达,非常适合机插作业;他驾驶插秧机,秧针推下去的秧苗总能笔直插入田里,几乎没有漏株。这样的机插技术,连当地农机技术人员都相当佩服。
2006年,鄞州区开始大力推广应用机插技术,许跃进曾多次到示范户那里探营观察,面对日益看涨的劳动力价格和收益降低的局面,他也想试试这一技术。
2008年春天,在当地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许跃进种了200亩机插早稻,他精工细作的习惯与机插规格化、标准化的要求完全吻合,第一次机插一举成功,早稻产量630公斤,大大超过手工插种产量。这些年,他的机插早稻一直保持着稳产高产。秧苗粗壮,机插后不需再用人工去补漏缺,这些都让周边的农机大户羡慕不已。其实,在成功的背后,他是下足了功夫。
每年早稻育秧期间,许跃进总要奔波在田头指导小工播种。用扫把弄匀泥土,用耥耙细细施平泥浆……这样做出来的秧田被许跃进称为“透气秧田”。“这样做可以使表土下面的耕层保持自然蓬松状态,播在上面的秧苗自然根系发达,发育均衡,机插起来流畅快速。”许跃进介绍说,“透气秧田”人工成本很高,并不是每个种粮大户愿意投入的。他通过实践后认为,秧田做得好,秧苗发育自然好,机插后可提前3天还苗,抓住了季节,亩均产量就会有所提高。
另外,他曾做过对比试验,“透气秧田”培育出来的秧苗机插后基本无空缺,而普通秧田培育出来的秧苗,机插空缺率达到3%,以亩产500公斤计算,就要减少15公斤,1000亩田就是1.5万公斤。“1亩秧田可机插70亩稻田,花点工夫做这几亩秧田,回报绝对比投入丰厚。”许跃进不断向前来学艺的种粮大户推广经验。
在精耕细作上“抠”效益,许跃进从不嫌麻烦。近年来,同样是种粮全程机械化,他种植的水稻平均亩产起码比别人高出100公斤,靠的就是背后做的大量“功课”。
许跃进使用的秧苗培育床土泥,每年冬季农闲季节就储藏到了仓库。今年春节后持续阴雨,备春耕时节,不少种粮大户看着湿烂的泥土一筹莫展,而许跃进按部就班对仓库里的泥土进行粉碎,春耕计划丝毫没受影响。
水稻机插密度很有讲究,他则根据秧龄和气温,结合试验数据来计算秧苗间距,控制有效密度。他还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琢磨出解决大棚内因温差形成的滴水影响秧苗质量问题的办法。
许跃进还总结出了一些细节方面的机插技巧,插秧机作业时,要用标准档位,匀速行进;秧畈泥湿度要恰当,过湿会导致秧苗挤到一块,而过于干燥,秧针推过去会导致秧苗的根系与泥土崩开,影响机插质量。在归纳机插经验时,他说,机插是小苗带土移植技术,必须育出与之相配套的标准化、规格化的秧苗来,从种子选择、抽芽率测试到秧子谷装盘,再到秧苗及田间管理,道道要把关。
充分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尽可能提高种粮效益,许跃进的这些经验正在被更多大户所接受和效仿。
林幼娟 许东珂 鲍琼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