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卫 陈鎏琰
本报讯 6月20日,由农业部组织召开的南方水稻田间管理现场会在浙江举行,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在会上致辞。来自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南方14个水稻主产省的农业部门领导和水稻专家参加了会议。
生产现场赢得赞声一片
20日上午,参会代表们参观了我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吴兴区水稻生产现场。在南浔区大虹桥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内,绿波荡漾、白鹭翩飞,长势均衡健壮的水稻随风起舞,煞是好看。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该示范片今年安排了一个亩产超吨粮的早稻—连作晚稻百亩核心示范方,两季目标产量为1100公斤。听完介绍后,不少会议代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现场“偷师”,仔细询问并记录了该示范方采用的品种和主要生产技术,表示“值得一学”。
在湖州市八里店现代农业综合区公共服务中心,代表们在参观了综合区规划展示厅、公共服务大厅、检验测试室和智能化服务系统后,对这个功能多元、模式创新、手段先进、管理规范的服务中心赞叹不已。特别是当他们了解到该服务中心可通过网络视频,由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为农民提供远程技术服务后,纷纷表示浙江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内建设公共服务中心的做法,拉近了农民和科技的距离,破解了农技推广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在吴兴区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里,代表们听取了该合作社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优化种植模式、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介绍。据了解,目前该合作社已形成了从水稻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到收割、烘干、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体系。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农业厅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合作社向他们展示了浙江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能力,也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树立了典型。
典型交流解开代表疑惑
浙江人多地少,是个产粮小省,也是全国第二大缺粮省。全国性的水稻田间管理现场会为什么会选择在浙江召开,不少会议代表颇为不解。在参观了现场并听取了葛慧君的致辞和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所作的典型交流后,代表们疑惑顿消:浙江在粮食生产上确实有不少做法值得学习!
葛慧君表示,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及农业部关于加强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按照“强化责任、稳定面积,加大投入、保障收益,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创新机制、增强活力”的思路,完善和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政策引导和种粮服务,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种粮比较效益偏低、自然灾害多发的情况下,浙江的粮食产量总体保持稳定,粮食生产规模化、生态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牢牢守住了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160亿斤总产量、100亿斤可调控粮源三条底线,确保了粮食安全。
据介绍,浙江抓粮食生产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五个坚持”、“五个确保”。一是坚持以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抓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2009年我省建立新的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以来,不断完善责任制内容,省政府每年与各市政府签订粮食安全责任书,各级政府也层层签订粮食生产责任书,把粮食工作责任分解到部门到人,把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户到田。二是坚持以强化政策扶持为保障,确保农民种粮有合理的收益。在落实中央各项粮食政策的同时,我省进一步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近年来,省财政支持粮食生产资金年均增幅在20%左右,今年更是达到了6.33亿元。省里先后出台了种粮大户直补、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补贴、农机作业补贴、订单早稻谷奖励、水稻小麦政策性保险、水稻集中育秧、水稻生态补贴等政策。各地也结合实际出台扶粮政策,不少地方种粮补贴在500元/亩以上,有效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坚持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基础,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下降。2010年,我省开始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计划通过8到10年努力,全省建成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整体达到亩产吨粮生产能力。目前,全省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315个、面积246万亩,粮食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四是坚持以提高单产为主攻方向,确保粮食总产量不滑坡。根据人多地少、扩大粮食播种面积难度较大的实际,我省把粮食增产着力点放在单产上,通过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水稻育种攻关计划,推广水稻优良品种以及各项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提高水稻单产。2011年,全省早稻单产达407公斤,为全国最高;粮食单产达415.5公斤,创历史新高。五是坚持以优化种粮服务指导为手段,确保粮食丰收。在春耕等重要季节,我省组织基层干部、责任农技员等进村入户,宣传粮食生产政策,动员农民群众搞好春耕生产;扎实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组织开展以“送服务、送政策、送订单、送技术、送农资”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惠农服务月活动,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每个乡村都落实责任农技员指导农民应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抓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气象灾害防御等田间管理,帮助农民种好粮。
浙江经验获得高度肯定
余欣荣高度评价了浙江在粮食生产方面所作的努力和获得的成效。他说,浙江虽然不是水稻生产大省,但是浙江在现代农业建设,尤其是在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推进水稻生产经营上,具有先行先进的措施和经验。浙江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丝毫没有放松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支持农业,特别是在支持粮食生产方面的措施很实。浙江省农业系统在抓好粮食生产方面当好参谋和助手,毫不松懈并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方方面面来支持现代农业建设,支持粮食生产。
参加会议的专家和代表们也对我省力抓粮食生产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农业部水稻专家组成员、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邹应斌说,在参观了现场并听取了浙江的经验后,很受启发。他认为,以专业合作社带动粮食生产的模式,浙江走在全国前列,浙江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较高,这些都为浙江抓好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江苏省农委作栽站站长邓建平说,苏浙两省在水稻生产方面的交流很多,他本人几乎每年都要来浙江考察水稻生产情况。他认为,浙江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在品种研发和推广、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花了大力气、下了真功夫,浙江能够在去年摘得早稻亩产全国冠军,并取得晚稻亩产创新高的成绩,说明浙江农业在科技支撑下,挖掘出了很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