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到今年年底前,我省将全面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全省统一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标准农田(以下简称“两区一田”)数字化电子地图和数据库,逐步实现“两区一田”等农业生产要素的申报、审核、创建、验收和评价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并拓展到农村土地流转、农业应急指挥、农技作业调度、农业视频监控、农业现代化建设状况等领域。这是记者从6月26日召开的全省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的。
据了解,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计算机、通讯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描述空间地理要素信息和相关现代农业信息数据,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信息系统。我省从2010年7月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协调推进”的原则,开始建设该系统。通过两年努力,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系统基础平台开发,实现了“两区一田”信息化管理,并组建了系统骨干光纤网络,初步实现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联网,其中平湖、温岭等9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两区一田”上图入库任务,系统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效。
会议要求,各地要按照“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特色定制,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立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市、县两级要按照省里要求,建立现代农业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建立行政区划、卫星影像、河流水域、道路交通、土地利用现状、土壤资源和耕地资源等7大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要综合运维“两区一田”业务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认真组织调查、测绘和数字化整理“两区一田”资料,做到所有项目全部上图入库;要全面完成全省农业政务内网建设,确保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和运行安全;要加快运维管护体系建设步伐,积极组织培训,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管护队伍;要开展信息系统成果转化与应用示范,以“两区一中心”建设为主平台,组织开展系统建设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推广体系建设,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