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市面上常见的手机,发送短信,3秒钟后,玻璃连栋大棚里就响起了“咣咣”的机器启动声,大型风扇、水帘、内外遮阳板、天窗以及喷灌系统等设施,像“接到命令”一样工作了起来。近日,省农业厅农作局的陈能阜,就这样在他下派工作的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金农瓜果蔬菜精品园里,用手机操控着大棚里的这批种菜“机器人”,他笑称,一部手机就是一个“农庄指挥部 ”。
原来,省农科院数字农业研究所、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及省农业信息中心,将联合研制的这套“农业设施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在“金农”的瓜果蔬菜种苗繁育中心试运行。
据“金农”负责人施星仁介绍,这套系统集成应用了智能温控技术、水肥药一体化喷灌技术及无线传感物联应用技术等,能对设施作物生长的视频、环境数据等远程实时采集,并通过网络或手机发送远程指令,实现对光、温、水、肥等环境因素自动控制,能达到全天候育苗能力。目前,该系统已经在繁育中心2100平方米的大棚内试运成功,中心年生产种苗能力将达到500万株。
意大利生菜、抗热小白菜、茼蒿以及各种“雅号”的草莓……大棚内的瓜果蔬菜种苗有的被栽种在地上,有的则栽种在可移动的金属床架上。
陈能阜指了指悬挂在大棚钢架上的一个金属箱子,“这就是种菜‘机器人’——感应器”。这只箱子的外接设备比较多,有两根电缆一直延伸到土壤中,箱子顶部还有三只白色的装置。“这些感应器能搜集大棚里的光照强度、土壤和空气的湿度温度,过几天还要添加感测二氧化碳浓度的装置……”陈能阜说,这些数值都能通过手机短信查到,操作人员就能以此判断,发送灌溉、通风及遮阳等指令,来操控大棚内的设施,也能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控制。
笔者发现,大棚顶部悬挂有摄像头,在工作人员的演示下,摄像头居然能细致地捕捉到一株意大利生菜的叶片纹路,“有了这些高清摄像头,农业专家即使不在现场,也可以通过3G手机直接查看的苗种情况,再根据数值远程‘会诊’。”“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趋势。然而,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呈老龄化趋势,像这样的智能化技术能化作先进生产力,能减少农业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现代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陈能阜说。 郑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