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慕名来到新昌县七星街道土谷庙村上村自然村,拜访了远近闻名的养兔大户王慈良。进村的路上,村民听说我们的来意,说:“找王慈良啊?他去市场卖鱼了,你们去兔场稍等一下,就快回来了。”老王是个养兔专业户,怎么改行卖鱼了呢?
原来,在培训学习中,老王了解到,兔粪中有很好的有机质,用兔粪养鱼,是一条很好的生态循环之路。他结合自身实际,在村里承包了一个鱼塘,用兔场产生的兔粪和杂草喂鱼,兔粪出路问题解决了,鱼儿长得又肥又快。除了卖鱼,王慈良还开办了“农家乐”,每到周末,到他家钓鱼的人络绎不绝。
这不,还没见上面,就让笔者感受了一番这位养兔大王的与众不同。
王慈良今年51岁,养兔已有30年,在新昌县小有名气。上世纪80年代初,王慈良开始养兔时,以养长毛兔为主。上世纪90年代初,土谷庙村长毛兔存栏量超过1万只,成为新昌县第一个“万兔村”。但兔毛价格常有起伏,养兔收入时高时低,很不稳定。1996年,兔毛价格出现了一次较大的滑坡,同村很多养殖户纷纷杀掉兔子,转行做其他生意。王慈良却没有放弃,他更积极地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类培训,还买来许多专业书籍,对照书本知识,实行科学养兔。
“兔种选择是基础,科学饲养是关键。”王慈良从兔笼里抱出一只胖乎乎的小仔兔,熟门熟路地对笔者说:“这只小兔才两个月,体重已经达到1公斤了,它刚生下来时可是只有五六克重呢。”谈起科学养兔,王慈良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比如母兔和仔兔的饲料要分开调配,夏季仔兔饲料里要拌入药物预防球虫感染,兔草一定要精心选择,最好是自己种植,避免农药、化肥污染……“这些知识,除了部分是自己实践摸索得来的,主要还是专家教的。”
原来,每月20日,新昌县兔业合作社都会开展专题培训,有时还会请来省里的专家进行授课。王慈良每月都准时前往,除学习专业知识外,还与其他养殖户交流养兔经验,交流市场信息。此外,养兔专家也多次到王慈良的养兔场进行走访,指导他如何科学饲养,兔业合作社还多次组织会员赴慈溪等地参观学习。老王说,参加这些活动,他从中获益匪浅。
目前,王慈良的养兔场存栏有600只兔子,其中长毛兔约200只,其余以獭兔为主。兔子平时吃的饲料主要是菜饼、玉米和兔草,兔毛粗壮浓密,质量非常好。老王还学会了一套兔毛的保存方法,兔毛剪下后可保存颇长一段时间,等到兔毛价格高点时再出手,这样,又可以多赚一点。
去年,老王通过了畜牧师考试。要通过这个考试,需掌握十多门课程,对年过半百的他来说,凭着对养兔事业的热爱,平日里与兔子打交道积累下的经验,以及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硬是啃下了这十余门专业性、实践性都颇强的课程。“要想把兔子养好,一定得多学习,只有科学饲养,才能使自己的养殖路越走越宽。”王慈良说。
黄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