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浙江林业

转型中的“美丽产业”

——“花卉苗木看浙江”采访侧记(上)

  □本报记者 曹丽娟 文/摄
  金华市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通过种植茶花等特色花木,现已成为花木亿元村,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万多元;长兴县泗安镇早些年经济落后,自2000年发展花木产业后,农民生活一年一个样,如今八成以上农民住上了楼房,多数农民开着小车去干农活……
  花木这个“美丽产业”让我省农民变得越来越幸福。
  “美丽产业”如何“永葆青春”?日前,记者参加了省林业厅组织的“花卉苗木看浙江”专题采访活动,宁波北仑、嵊州、金华金东、婺城、浦江等地的花木从业者,用亲身实践对此作了完美回答:品种、技术创新是必然选择,精品化、珍贵化是一种趋势。
“一苗独大”应转向“百花齐放”
  我省因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花木种植传统、相对发达的市场经济,已形成了不少享誉国内外的特色花卉区域品牌。比如:萧山龙柏、黄杨花灌木,金华茶花、桂花,北仑杜鹃、茶梅,嵊州玉兰,奉化五针松,余姚红枫、樱花等,它们的产量和价格对国内市场都有重要影响力。
  基于此,去年全省花木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生产面积193万亩,种植业产值155亿元,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等产值超过200亿元,花卉及配套产品的批发零售额51亿元,三者合计达406亿元,居全国首位。
  据分析,在全省花木产业中,绿化观赏苗木生产面积为173万亩,占花木总生产总面积的90%,居全国前列;年销售苗木25.7亿株,年苗木销售额117亿元,约占花木产业总销售额的80%。
  对眼下我省的花木生产这一现状,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站长骆文坚用“一苗独大”来形容。
  “一苗独大”,但行情总有起伏。去年上半年,我省苗木行情达到“顶峰”,而到了下半年,则来了个“大逆转”;今年春季,苗木行情更是低迷,尤其是红叶石楠、红花檵木、金森女贞等花灌木已跌破成本价,让花木从业者始料未及。而且,业内人士认为,这还只是个开始。
  骆文坚说,目前,全省花木业面临市场外移、结构不合理、生产发展快等挑战,接下来将面临结构性过剩,对后发展、零星种植的农户来说,面临苗木过剩的可能性将更大。花木业只有从“一苗独大”转向“百花齐放”,实行产业转型,才有出路。
一个新品种花卉年亩产值10万元
  对不少人来说,“植物新品种权”可能还是个陌生的概念,但我省一些花木从业者不仅执着于培育新品种,还不忘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赢得了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今年4月,金华市永根杜鹃花培育有限公司将“春满园”和“紫金山”2个杜鹃花新品种权,转让给了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获转让收益190万元。这是全国观赏植物新品种权的首次转让。
  公司负责人方永根是金华市婺城区竹马乡方下店村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他说,在西方,没有杜鹃不成园。以前,国内杜鹃品种单一。他是1997年开始涉足杜鹃育种的,到2003年育成了第一个新品种,至今已培育杜鹃新品种1000多个,其中获得推广的有近300个。这些新品种杜鹃抗性强、花色漂亮、市场潜力大。他已申请获得18个杜鹃新品种权,今年又申报了13个。如今,他共建立了120亩杜鹃展示园、近200亩生产基地、70亩育种基地。
  在培育的新品种中,除了2个品种权转让外,他对4个有推广价值、但尚未申请新品种权的杜鹃品种也进行了转让,每个品种转让收益为5万-10万元。
  现在,方永根在世界杜鹃育种界排到了第二位,很多外国专家为此专程跑到他的杜鹃园来考察。
  金华佛手素有“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的美称,因谐音“福寿”,给人一种吉祥之感。近几年,随着小果型佛手新品种的培育成功、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金华佛手产品档次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培育小果型佛手新品种“千指百态”的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锦林告诉记者,他是2006年提出“千指百态”新品种权保护申请的,2009年申请通过。该新品种佛手面市后,很受消费者欢迎,每亩年产值可达10万元,公司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至今,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已取得了4个佛手新品种权,最近又有一个新品种获得申请受理。
  在省内花木育种界,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被称为“木兰痴”的嵊州市鹿山街道下马村农民王飞罡。他自筹资金创办了国内首家木兰科新品种研究所,踏遍千山万水,从全国各地引进多个木兰科植物品种,进行繁育、选育,建立了10亩玉兰种质资源库。经过多年精心选育,王飞罡培育的红运玉兰、飞黄玉兰、多瓣白玉兰等8个新品种,获新品种保护权,并加盟世界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去年,他培育的木兰科系列新品种被列入全国科技领先品牌。
  目前,我省已创制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新品种,累计申请新品种保护189个,获得授权78个。
一项技术让“美丽产业”升级
  在宁波北仑万景杜鹃良种园,一盆盆比利时杜鹃被修剪成了整齐的半球形,煞是好看。良种园主人名叫沃绵康,有宁波北仑西洋杜鹃种植先行者之称,他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杜鹃生产,已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杜鹃栽培技术。
  “将一盆比利时杜鹃嫁接上7-8个相同花期、不同品种的杜鹃,到时可开出多种颜色的花朵,花期从10月一直延续到次年5月。而且一般杜鹃花朵的直径只有6-10厘米,嫁接后的杜鹃有10-12厘米。它们每盆可卖到500-2000元。”沃绵康介绍说。
  目前,沃绵康的杜鹃良种园有种苗生产基地250余亩,年生产东洋、西洋杜鹃10万盆,杜鹃种苗120万株,生产经营杜鹃品种达70余种。
  与沃绵康一样通过嫁接提高苗木身价的还有嵊州市升三苗木场场长裘明华。裘明华说,一株经嫁接直径20厘米的乐昌含笑,目前可卖到1.5万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2005年,因种植密度高等原因,嵊州的乐昌含笑无人问津。“当时是论斤卖,每斤0.2元还不一定卖得掉。”也就在那时,裘明华投资百万元,建立了苗场。
  嵊州是中国木兰之乡。裘明华想到了用高接换冠技术,用乐昌含笑嫁接玉兰,这样一来,既克服了玉兰根部怕水的不足,又保持了乐昌含笑优美的树型。“当时嫁接了1万株,目前还有2000株。整个嵊州市嫁接了几十万株。”一度成为“灰姑娘”的乐昌含笑终于转危为安。
  成功者总有相通之处。同样是种植乐昌含笑,金华市绿源珍稀树种研究所所长郑挺杨通过造型,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在他的基地里,记者看到的是高度统一、树冠整齐的一行行乐昌含笑。郑挺杨介绍说,他有一套严格的苗木生产标准,针对不同树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无论是树的高度、根系的分布,还是土球大小,都要求符合规范。郑挺杨说,用工业的理念做农业,采用标准化手段生产树木,即便是常规树种,照样会有高的产出。以做过造型的乐昌含笑为例,它比普通乐昌含笑要贵三分之一。现在,他生产的胸径25厘米、株高8-10米的乐昌含笑,可卖到1.2万元。
  据金华市林业局副局长杜跃强介绍,通过造型、组盆等艺术化处理,造型苗木亩产值可达8万-10万元,是普通苗木产值的10倍以上。金华是全国最早开始大苗造型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已有树桩盆景、造型苗木基地7000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