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2版:浙江林业

“美丽产业”的呼唤

——“花卉苗木看浙江”采访侧记(下)

  □本报记者 曹丽娟
  花木产业在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美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但它劳动强度大、市场化程度高、产业波动大,还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大力扶持。
苗圃何时能用上生产机械
  嵊州是“中国木兰之乡”、“中国花木之乡”。随着花木产业的发展,该市面临农民用工费用高、用工紧缺的状况。
  据嵊州市林业局局长孙益林介绍,该市现有花木种植面积15.2万亩,其中90%种植的是绿化观赏乔木,主要栽培树种有玉兰、杜英、乐昌含笑、桂花、红叶李、红枫、茶梅等。全市有苗圃总数2700个,年产苗木1亿株,产业从业人员8万多人,约占全市农村人口的15%。
  庞大的产业在带动数万农民就业的同时,也带来了用工费用的不断上涨。农民工工资从10年前的每天8-15元,提升到现在的每天60-600元。尤其是挖掘苗木的技工,每天人均工资在300元以上。即使如此,人工还是十分紧缺,供需矛盾突出。
  更为主要的是,挖苗工队伍青黄不接,老化现象严重。据调查,嵊州市挖苗工的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最高达70岁。预计10年之后苗木挖掘工将断档。
  在嵊州,苗木种植、挖掘等基本依靠手工,只有苗木装载依靠半机械化的叉车,可以适当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据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站长骆文坚介绍,在我省,花木生产设施落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绿化观赏苗木(小苗除外)的主要栽培环节,如扦插、修剪、造型、施肥、移栽、起苗、捆绑等,主要还是依靠人力,设施运用极少。这一方面是由于现阶段适合苗木生产用的设施设备不多,或者使用成本偏高,或者使用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虽然我省本地劳动力成本上升了很多,熟练技工缺乏,但企业尚能承受。
  骆文坚说,面对花木生产高度依赖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雇佣成本不断上升、熟练技术工人短缺的现状,实行花木生产机械化显得非常迫切。他建议,首先,要完善农田道路等基础设施。如果道路不好,大的机械就进不去。其次,相关企业、科研单位要加强对花木生产机械的研究。目前,起苗机、包扎机、断根机等苗木机械虽然有,但用起来都不太理想。这些机械的研究潜力很大。第三,要通过扩大设施设备补贴目录、加大补贴力度、创新补贴机制等方式,继续大力推广自动化生产工艺和先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产业利润。要加快设施农业保险试点范围,把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花卉业。加大与自动化程度相适应的花卉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制定和推广,让更多的花卉生产企业、农户参与到标准制定中来,增强标准的实用性。
花木需要更多“雨露”滋润
  宁波莲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水生植物、观赏草等宿根花卉的育种、种植推广等。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苏州荷塘月色、西溪湿地等国内大型湿地公园,都种有该公司生产的水生植物。
  据公司负责人张秋君介绍,公司有种苗基地200亩、品种600多个,年产水生植物600万株。其中,光荷花品种就有500多个。这些品种有三分之一引自美国、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在众多荷花品种中,以叶盘硕大和花色奇特著称的王莲最为引人注目。张秋君说,王莲被誉为“水上花王”,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对光照和热量要求较高,人工育种有一定难度。但他已引种了近10年,目前,他生产供应的王莲种苗占全国总量的六成以上。
  记者采访发现,在我省,像张秋君这样热衷于花木新品种引进、培育的还不少。但总体而言,全省花木育种基础薄弱,商业化育种水平偏低。
  据骆文坚介绍,我省除极少数树种外,绿化观赏苗木和食药用花卉、工业用花卉的品种选育主要停留在野生资源和偶发性天然变异选择利用上,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综合评价工作薄弱。中高档盆花品种选育情况相对较好,但跟国外相比,差距明显,且目前市场主流品种如蝴蝶兰等仍然依赖引进。百合、郁金香等球根花卉则每年需从荷兰等国大量进口。不多的自主选育品种中,具备商业推广价值的更少。
  骆文坚建议,要创新品种选育机制,鼓励和保护商业化育种。充分发挥省林木种苗与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花卉新品种育种协作组、花卉产业创新团队等的作用,针对我省亟需的行道树、花灌木、球宿根植物、居室新品种花卉等需求,以商业化育种为目标,创新运行模式,提升育种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要切实加强新品种和专利技术保护,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维护品种权人利益。
  花木用地紧张是北仑、嵊州、金华等花木主产区从业人员共同遇到的一个难题。在嵊州,花木种植特别是小苗培育亩均利润高达10万-20万元,导致该市部分地区每亩地租金上涨到1500元。而且集中成片上规模的土地流转越来越难,花木产业与粮、桑、蔬菜等争地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针对这种状况,宁波市北仑区农林局副局长周志朝认为,一方面,要规范苗木生产行为,引导苗农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大容器苗推广力度,减少土壤肥力流失,提高苗木产品质量,以此获得较高的亩收益。另一方面,要强化多区域协作,拓展花卉苗木规模化经营的空间。以北仑为例,由于土地面积有限,花木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强化区域协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共荣。
  此外,金华市林业局种苗站副站长胡晖建议,应让花卉苗木享受“绿色通道”政策。他说,现在花木成本中的很大一块是运输成本,这一块能降下来,农民将获益不少。如果花木在运输过程中被耽搁了,还将影响花木的成活率。
期盼行情稳定避免大起大落
  苗木市场风云变幻。以一盆一年生红叶石楠容器苗为例,2003年刚入市时,可卖到2-3元,到2009年跌破成本价,降至0.45元。受市场调控影响,2010年其价格又开始回升,一度跃至1.3元。今年春天,却再次跌破0.5元。
  今年一季度,省花卉协会组织3个调查组,对我省苗木产销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包括萧山、长兴、奉化、嵊州、金东等苗木主产区,调查对象为苗木生产企业、苗木经销商以及交易市场。结果显示,今春我省苗木销售形势总体下滑,不同品种、规格的苗木分化明显。业内人士表示,今后一段时间我省苗木行情或趋严峻。
  在花木行情大起大落中,最受伤的莫不是普通农民。对此,业内人士提醒农民,要增强市场风险防范意识,避免盲目跟风。同时建议,有必要探索建立一套产业预警体系,尽量避免周期性卖苗难问题,引导产业合理发展。苗木指数是产业预警体系的核心,要定期发布。该指数包括圃地生产规模、相应规格,销售量、销售去向、销售价格等,应逐月统计,结合宏观分析,及时反映产销变动,预测变动趋势,定期提供给苗木生产商、采购商、园林工程公司、政府有关部门,供决策参考,以此促进产业稳健发展。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出口型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宁波北仑的佳禾园艺有限公司生产的苗木25%左右出口欧洲,产品以红枫、玉兰等为主,年出口产值为200万-300万元。要以出口型企业销售网络为平台,通过平台与企业、基地的联姻,加快花木产品出口步伐。
相关链接
我省启动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
  省科技厅、财政厅会同省农业厅、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局等有关部门,围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12个领域的生物种业科技创新需求,启动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专项实施时间从2012到2015年,每年将安排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资金6150万元,其中花卉新品种选育由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牵头,每年将安排资金450万元。
  除了实施一批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我省还将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资源,组建竹木、果品、花卉等12个领域、由1400多人参与的多学科跨单位育种协作攻关组,建立统一规划、合理分工、资源共享、绩效挂钩、运行高效的协作攻关机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