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遂昌县云峰镇东姑村,村民潘石全欣慰地告诉笔者:10年前,东姑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林农收入主要依靠林木来维持,树木一度砍伐殆尽,山林光秃、树木不长,多雨则涝、天晴则旱、时常缺水,百姓叫苦不已。自建设生态公益林以来,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如今全村的公益林达3000多亩,占林地面积的一半左右,山林植被茂盛,生态环境优美,自然灾害减少了,农业用水、百姓饮水也不用愁了。村民们盛赞:“生态林就是幸福林。”
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山区、半山区众多,过去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让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承受了巨大的压力。2001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公益林建设的英明决策。经过全省上下十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形成了省、市、县、乡(镇)、村分级管理、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公益林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制度日臻完善,全社会保护和建设公益林的积极性持续高涨。至2011年底,全省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达到3910.4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39.81%,基本覆盖了全省八大水系源头及江河两岸、湖库周边、沿海岛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陡坡地等生态区位重要及脆弱的地区,实现了林地保有量、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三增长”,构建了坚实的绿色屏障,降低了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遏制了水土流失、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生态环境支撑。我省山区、半山区风光独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动植物资源更丰富、生态环境日趋平衡。
公益林已成为山区、半山区的最宝贵财富,被誉为“绿色银行”,是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载体。随着公益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被人们所认知,生态潜在价值被挖掘,森林生态观光旅游、森林休闲养生游、山地体育健身游、森林人家美食游等绿色产业方兴未艾,生态旅游日益红火,让林农赚得盆满钵满、乐开了花。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中,安吉县做足了公益林的文章。目前山区家家户户的红顶白墙排屋式建筑,隐约在绿水青山之间,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新格局。
生态游成了人们的新选择,都市人的新时尚。依托德清莫干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下渚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优美景观的“洋家乐”名声在外,被美国CNN称为“除了长城之外,15个必须要去的中国特色地方之一”,《纽约时报》甚至将其推荐为全球50大旅游景点之一。近年来,淳安县也开发了森林氧吧、九咆界、龙潭峡谷漂流等一批森林生态旅游景点,优美的森林景观与千岛湖山水相融,尽显一个“美”字,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去年,淳安县接待国内外游客40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18亿元,旅游经济总收入53.1亿元。
公益林建设还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统计,2011年全省有1.8万多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得到公益林补偿资金3.15亿元,其中超过70%的补偿资金被用于农村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农村医疗、养老保险等公益事业建设,山村面貌焕然一新,山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得到了加强。
戴均玺 陈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