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暑小暑,上蒸下煮”。这个季节常有台风、暴雨、高温等气象灾害,水环境突变频繁,易引发养殖病害的发生。因此高温季节务必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注意水质调控。好水养活鱼。在高温季节,适当加注新水提高水位并排出老水,利用水生植物、生石灰、复合微生物制剂等来调节水质。一般每7—10天注水1次,每次加水高度为20—30厘米。
要适当施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密度,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生物环境。夏季施肥应当以化学肥料为主,可主施磷肥,不施或少施氮肥,少量多次,使水体保持红褐色、褐绿色或褐青色,透明度控制在20—30厘米。若施肥过量导致水色变浓,可定期使用漂白粉,降低浮游植物量。施肥时注意溶氧的变化。
二要合理配置使用增氧机。机械增氧是水产养殖的必备手段。一般情况下,每4—8亩可配备1台叶轮式增氧机。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同时配置底充式增氧机,增氧效果更好,可有效防治浮头的发生。增氧机一般晴天中午开、傍晚不开,使底层水的溶氧迅速增加,并保持较高水平;阴天半夜或清晨开、傍晚不开,打破水体氧跃层;阴雨天气半夜开,防止出现浮头。
三要加强投饲管理。在高温季节一方面要控制投饲量,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定”原则务必要坚持,投喂时做到“慢—快—慢”。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吃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天气晴朗饲料可多投,阴雨天可少投;天气闷热、雷雨之前应停止投饵;水色好,水质肥爽,可正常投饵;水色淡可适当增加投饵量,水色过浓则应减少投饵量,并注意及时注入一定量的新水。鱼类争食激烈可正常投饵,上浮鱼群减少,争食不激烈时,可减少投饵量,并要及时查找原因。鱼病治疗期间应控制投饵量。
四要加强病害防治。夏季鱼病进入高发期,用药高峰期也逐渐到来,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注意投喂新鲜饲料,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大蒜素、免疫多糖等,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投喂药饵时,最好是使鱼先空腹,让鱼抢食药饵,以减少药饵在水体的滞留时间,以免药物过多地散失在水体中,造成药物浪费,达不到用药效果。注意不得选用氯霉素、孔雀石绿、呋喃唑酮、呋喃西林、五氯酚钠、喹乙醇等禁用药物。
泼洒用药一般在傍晚前后,忌在清晨用药,因水体中溶氧量较低,易造成浮头。泼洒用药时切不可定点倾倒,应用木瓢或勺子等均匀泼洒。全池用药时,要从上风口处逐渐向下风口处泼洒,使药物分散均匀,尤其是池塘边角处,避免因用药不均致使鱼病复发或死鱼。
(本信息由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