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近两年,衢州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优势,发展特色渔业,驶上了一条极富衢州特色的渔业发展快车道。
青山绿水养好鱼
“我现在愁的不是甲鱼卖不出去,而且甲鱼不够卖!”在衢州市宏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姜方强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据悉,该公司的山溪牌甲鱼于2011年8月26日获有机产品认证,价格也从原先的每公斤400元上涨到536元,产品仍供不应求。
“有许多客户已交了定金,但我们全年只能供应20万元的产品。”姜方强介绍,他的甲鱼户外自然放养,平时喂活鱼和螺蛳,池塘消毒则用食盐,用中草药及有机食品许可的鱼药防治鱼病,同时采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所以,我们的甲鱼好卖、价高,与现在市场上一公斤不到40元的普通甲鱼相比,有机产品的利润肯定要高很多。”姜方强说道。
与此同时,衢州市另一个有机鱼品牌———京鹏牌清水鱼,因为同时具备了无公害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管理体系认证,“无论是活鱼还是鱼干,上半年销路都特别好。”浙江京鹏生态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毛京和告诉记者,公司有机鱼相关产品主销北京、广州、杭州、义乌、上虞等地,仅年初两个月销售额就达100多万元。毛京和说,从2001年至今,公司对“京鹏”有机鱼品牌进行了全面打造建设,仅宣传包装费用就花费200多万元。据悉,“京鹏”今年将在杭州建设活鱼配送中心,并把鱼干等加工产品品牌连锁店在全国范围内延伸扩张。
“正是由于衢州的优质生态环境与水资源,我们向来十分注重水产品的生态化养殖。”衢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突出生态理念,改善渔业资源环境一直是衢州水利局工作的重点,像江山市精养型小水库网箱“保水养殖”,龙游饮用水型小水库“洁水养殖”技术和常山县、龙游县、衢江区“稻鱼共生稳粮”技术等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至目前,衢州已有生态健康养殖水面15万亩,占全市水产养殖水面的80%以上。全市现有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牌产品43个,有水产品注册商标近30个,其中有机鱼品牌有5个。当地还十分注重渔业资源的保护,仅2011年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220余万元,在衢江、乌溪江水库及各县(市、区)公共水域放流鱼苗种8000多万尾。
独辟蹊径创特色
锦鲤,以其鱼体呈现鲜艳似锦的色彩、变幻多姿的斑纹而得名。是一种名贵的观赏鱼,素有“水中活宝石”之美称。“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饲养锦鲤的需求在上升,但目前我国总体上是一般品质的锦鲤居多,高品质的锦鲤非常少,而且价格奇高,纯正的优质大锦鲤每尾要2万—5万元。”正是看中了养殖高档锦鲤的大好前景,2007年,龙游兴隆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义毅然回乡创办公司养殖锦鲤。通过数年的努力,公司基地面积由最初的70亩扩大到现在的210亩,产值也逐年上升,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超过200万元。
高品质锦鲤的养殖,不仅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还为当地水产户带来了新的养殖理念和先进的养殖技术。龙游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传统养殖相比,高档锦鲤养殖密度低,投喂锦鲤的优质膨化饲料利用率高,且基本不使用鸡粪等肥料,大大减少了养殖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个高效、环保、低碳且非常有前景的产业。
在衢州市开化县金村乡五星村田坑垅山坳里,徐月清的娃娃鱼养殖场就建在其中。在这2万多平方米的生态养殖基地里,三面环山,浓郁的森林植被、清澈的山泉水,给娃娃鱼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2009年对徐月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那年,他投资1100多万元,建起了这座娃娃鱼生态养殖场。目前,养殖场拥有大小娃娃鱼1300多尾,繁育技术处于全省较高水平。2010年9月,养殖场取得了国家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眼下,徐月清正准备修建娃娃鱼展示厅、技术辅导室、休闲娱乐室等,进一步开发包装娃娃鱼养殖基地,努力将繁育基地建成中小学生娃娃鱼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和避暑纳凉、品茶观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区。“衢州市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渔业新品种、新产业,不仅扩展了渔业发展的基础,也让更多农民享受到增收的甜头。”衢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引进更多优质渔业养殖品种和新产业,为衢州渔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产业延伸拓新路
作为衢州市养殖鲟鱼第一人,王益文自2005年开始养殖鲟鱼,如今规模已有30余亩,光鱼苗就有100多万条。王益文说,养殖商品鲟鱼一年内就可见成效,1斤半左右便可上市销售,售价在30元左右,比其他鱼种更有市场也更具价值。“有先天的水资源条件,老百姓又有养殖积极性,我们肯定要扶持。”衢州市水利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衢州市乌溪江上游的小湖南水库和黄坛口水库水质优良、水温适宜,水流入巨化引水渠和乌溪江引水工程后,水温在夏季保持在26℃以下,极适合发展鲟鱼养殖。2006年,在当地政府努力下,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落户柯城,建起鲟鱼养殖基地,并和当地结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
自此,衢州市不仅走出了一条养殖鲟鱼的富民路,更是把鲟鱼养殖产业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2010年1月,衢州鲟龙水产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建起国家级鲟鱼良种场和鲟鱼鱼籽酱加工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166亩,其中国家级鲟鱼良种场占地110亩,鲟鱼加工中心占地56亩。共建成鲟鱼养殖池244个,养殖鲟鱼4龄以下鲟鱼5万尾400吨。当年就生产鱼籽酱8吨,产值达5000多万元。“如今,我们区形成了以繁育、养殖、加工、出口、休闲为一体的鲟鱼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内最大的鲟鱼养殖基地、国家级鲟鱼良种场。”该工作人员介绍,到今年底,柯城区将实现鱼籽酱加工规模30吨,鱼肉1000吨,附属物300吨,综合产值4亿元,产生利税1.1亿元;年培育鲟鱼苗种2000万尾,苗种产值6000万元,养殖产量2000吨,产值1.4亿元;带动7000人从事养殖及相关产业,年增加渔农收入8000万元以上。预计到“十二五”期末,鲟鱼养殖面积将达1000亩,辐射面积5000亩,居全国第一;鲟鱼鱼籽酱加工规模达50吨,居全球第一。
衢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衢州一大批二、三产业骨干项目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休闲渔业经营主体已达190个,总面积5.4万余亩,从业人员1292人,年接待游客74万多人次,年产值10649万元,有效拓展了渔业发展空间,大幅提高了渔业综合效益。今后,衢州将继续大力拓展水产加工新产品和新技术,以鲟鱼、大鲵等水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培育和引导一批具有活力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品牌水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2012年,计划实现渔业加工产值3.5亿元、渔业第三产业产值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