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一到当进补,这个很多人都知道。但应该怎么补、用什么补,这当中存在很多认识误区。那些秋季进补的“常识”,究竟是否正确,听听专家的解说。
1.“贴秋膘”,就是多吃肥肉?
为何要“贴秋膘”?对此,专家认为夏季的炎热气候让胃口一直不好,吃的东西也多是生冷。而随着气候变化、温差增大,胃肠功能渐渐恢复,人的胃口也变得好起来。夏天胃口差、少吃东西瘦下来的部分,就得从秋天开始补起,这时人也更喜欢吃一些肥腻的食物来进补。对于少数体质较差、肠道功能较好的人来说,“贴秋膘”是必要的。但“贴秋膘”不是人人需要,由于现代人营养过剩,反而不需要贴太多的“膘”。
2.秋风起,就要开始大补?
秋冬是进补的最佳时期,特别是需要进食一些温暖补益的食物。专家表示,进补是必要的,不过秋天进补也要谨慎。虽然气温渐渐低了,但夏天的燥热仍然延续,“秋老虎”虎视眈眈。因此,这时候需要进补,但不能大补。适合选择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例如百合、马蹄、红萝卜、白木耳、木瓜等滋阴食物;也可以食用如西洋参、太子参、白参等,具有补气的作用。而像羊肉、牛肉、狗肉、鹿茸、红参、高丽参等大补的食物,则更适合冬天吃。
3.少吃瓜果,多吃杂粮鱼肉?
瓜果性凉,有消暑作用,秋天比较凉,不适合多吃。而杂粮鱼肉都是平常比较健康的食品,不仅仅秋天进补需要。
4.秋高气爽,多爬山?
秋高气爽,正是登山的好时机。加上登山是一项健康养生的运动,爬山的确是十分适合秋季的运动。不过要注意的是,很多老人的膝盖、髋关节因长期磨损容易损伤,爬山要适可而止。
5.少辛多酸,少吃多餐?
辛辣食物伤阴,少吃辛辣的确符合秋天滋阴的进补原则。而甘酸能够养阴,适合秋天食补。一般来说,脾胃虚弱的人、老人小孩每次进食不会太多。因此,少吃多餐特别适合这些人群,跟秋季并没有关联。
林恒华 张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