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批准将高效节能的台式计算机、单元式空调、风机、水泵、压缩机、变压器等6类产品纳入财政补贴推广范围,增加补贴资金45亿元。
新一轮扩大节能产品推广政策,执行期暂定为一年,财政部希望能将高效节能产品市场的份额提高到40%以上。中央财政增加的补贴预计可拉动消费1556亿元,实现年节电约313亿千瓦时。
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增大
这是今年补贴范围的第二次扩大。早在今年6月份时,高效节能平板电视、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热水器等5类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加上早期推广的节能灯、节能汽车、高效电机,共计8大类消费品和5大类工业产品列入财政补贴范围。
节能补贴的预算安排在年初155亿元的基础上,在今年6月份追加了150亿元,此次扩围又追加45亿元,共计350亿元。
针对消费者反映的“范围窄、品种少”等问题,财政部目前正配合国家发改委尽快公告第二批推广目录。目前,已完成第二批目录的评审工作,并已公告了平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的第二批推广目录,其他三类产品的第二批推广目录也将于近期陆续公告。届时,节能家电产品型号将从首批公布的近1.2万个增加到约2.1万个,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将进一步增大。
据介绍,纳入“惠民工程”范围的节能产品在推广初期市场占有率一般在10%左右,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将迅速上升。如2009年启动推广高效节能定频空调,一、二级能效空调市场占有率从初期的5%提高到2011年的80%左右,从而满足了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发挥促进消费和节能的效果。
此外,在节能家电补贴政策刺激下,企业也开始加快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步伐,新产品的上市步伐加快,如海尔、海信等龙头企业今年9月将在市场上开始全面销售高效节能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如何购买补贴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家电补贴采取的方式是政府直接将补贴资金打给生产企业。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直接与中标企业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如目前能效等级在1级或2级以上、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空调和电机的企业为20-40家。政府补贴给企业后,企业再按补助后的价格进行销售,利用企业销售网络进行推广。
消费者在购买补贴产品时,需签署“补贴领取确认单”,并提供产品唯一编码、个人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等,确认销售的真实性。
据了解,有补贴的节能家电,在价款上仍将高于同级普通产品。同样是消费刺激政策,当初“家电下乡”是由财政补贴价款的13%,而节能家电补贴标准还有待细则的出台。
据介绍,财政补贴标准的核定主要是根据高效节能产品与普通产品的成本差价,并综合考虑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等因素确定。经综合测算,财政补贴后,对节能家电与普通产品的价差,经过3至7年,消费者即可通过节约的电费收回投入;如果电价进一步提高,回收期更短,消费者购买节能家电在经济上是划算的,也有利于节能减排。
一些消费者担心“不法企业通过虚贴能效标识等方式侵害消费者利益、套取国家财政补贴”,对此,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专项监督检查暨打击能效虚标专项行动,检查的型号数量占推广目录内产品型号的5%至10%。相关部门将根据检查结果,对能效虚标的产品和企业予以处罚,遏制违规行为发生。
补贴政策拉动效应明显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市场反应看,扩大节能家电产品推广政策在提振消费、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效果已经开始显现。随着中央财政补贴资金逐步到位以及产销各环节对政策流程的熟悉,预计接下来几个月内“扩消费、促节能、惠民生”的政策效果将更加突出。
2011年调查数据显示,新添加的风机、水泵、压缩机、变压器等4类工业产品,其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0%以上,而运行效率比发达国家低20%以上。通过财政补贴这些工业品,带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可实现节能降耗和拉动投资。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认为,引导节能消费,通过财政补贴是最直接的方式。利用财政补贴,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减少能耗,引导产业升级,应该是一项长期政策。因为节能产品造价更高,相对普通产品不具价格优势,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使得节能行业逐渐发展壮大,待行业能自我稳定运行时,财政资金便可功成身退。他同时指出,需要设计合理的补贴机制,避免在操作环节上的不公平,如骗补贴等行为。
有一点不可否认:节能补贴将有效拉动节能产品消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更好地惠及民生,有利于在全社会引导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
周潇枭